□本报记者 李 凯
“自从小区安装智能充电桩后,电动车充电更为方便了。充电桩上方还加装有雨棚,既保障了电动车充电安全,也延长了电动车的使用寿命。”昨日,家住羊山新区二十里河街道苏庙安置小区的居民汪雪开心地说。
记者在苏庙安置小区智能充电站看到,充电站共有80个充电端口,每一辆电动车都有序排放在相应的位置上。充电站配套安装了遮阳棚,张贴了收费标准及充电使用须知。居民可以刷卡或通过扫描充电桩上的二维码、输入对应号码进行充电和缴费。
值得一提的是,新安装的智能充电桩在电动车充满电后会自动断电,更为安全、可靠、便捷。“充电桩建成后,解决了很多麻烦,一两块钱就能充满电,价格很实惠。”汪雪说。
据悉,苏庙安置小区共有226户居民,其中97%的家庭有电动车,故而像汪雪一样有充电需求的居民不在少数。车辆在小区内的充电安全问题备受关注,这也成为小区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
原来小区内,电动车数量多,乱停乱放是常态。电动车拥堵在窄小的楼道内,居民私拉电线从高空飞落进行充电的现象屡见不鲜且很难管理。为此,街道组织社区,联系共建单位进行商讨,决定在小区安装智能充电桩。
“充电这事儿看起来是小事,却关乎着民生,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小事,是‘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有助于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苏庙社区宣统委员程静告诉记者,通过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扎实开展“支部联支部”活动,为社区居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