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敏
军旅人生,钢铁柔情,飞行部队的军营生活,因其独特尤为人瞩目。胡亚林有30年在人民空军度过,从士兵到指挥员,从新闻采写到文学创作,一路走来,阅历丰富,情感充沛。他对军人生活有着切身的体会,对基层官兵的思想状态有着深入了解,写起军旅作品得天独厚,得心应手。无论是写飞翔蓝天的空军飞行员,还是写地勤工作人员,军人的职责使命,军人家庭的悲欢离合,作品中无不萦绕着浓浓的军味儿、兵味儿、人情味儿。
近年来,退役后的胡亚林迷恋上了小小说写作,正在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大量反映军旅题材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军中故事再次延续了胡亚林的兵龄。
他说:“世界万象,人情世故,还有人们喜怒哀乐,似乎都可以用文学方式表达。而在诸种文学形式中,作为平民艺术的小小说则显得更为灵活、鲜明,更贴近社会现实,更接地气。俗话说,一滴水能映出太阳的光辉,再大的世界也可以集中在某个点上表现。我从写新闻、写时评杂谈文体转型升级,选择小小说这一载体,以军人之情感为基础闯入文坛,并且乐此不疲,自认为是一个很好的取向。”
曾朝夕相处、摸爬滚打的战友们,曾熟稔牵挂的军人家庭生活,都成为胡亚林创作的素材资源。他的作品弥漫着浓郁的军营情怀,人物塑造或刚健或温厚各具特点,文字质朴好读。这个兵味儿,是军人职业赋予的忠诚无畏、牺牲精神迸发出来的感人情怀。
和平时期的军人,如何理解自己的职业与分工?《跟飞机说悄悄话》这样给出了答案。新兵马文有文化,做着文学梦,相较于驾驶银鹰翱翔蓝天的飞行员,他不情愿当一名给飞机站岗的警卫兵,觉得单调、枯燥。故事以城市新兵马文的成长历程为线索,以故事套故事的方式,讲述了老连长、老班长、马文三代军人与飞机悲喜交集的错综情感。马文的思想成长过程,可谓水到渠成,真实可信。
作品在短短的篇幅内成功塑造了新兵马文、老班长、老连长三个军人形象,新兵马文的矛盾、纠结,老班长的耐心、风趣幽默,老连长对飞机至死不渝的热爱,人物所处时代不同,性格各异,却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和平年代中国空军人的光辉形象。作者的笔下,他们是有血有肉的凡人,有着寻常的苦恼与快乐,更是具有奉献与担当精神的中国当代军人。他们用自己的汗水与泪水、用自己的忠诚与热爱,捍卫着祖国的蓝天与大地,如此,才有了人民祥和安康与诗情画意的生活。
人机合体也许是一种飞行职业的最高境界,铁骨柔情也常用来形容军人硬朗而柔韧的情感,结尾马文的顿悟为读者解惑了,井然有序的飞行训练离不开每一位飞机的守护神,而每一个兵都是部队宏伟蓝图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融入职业汇入集体,成就国防事业的同时也完成了自身价值的体现,也有了属于自己的飞行梦。《跟飞机说悄悄话》,是唱给机场警卫兵的赞歌,记录的是地面后勤的喜怒哀乐和无私奉献。
《招飞》讲述了一位战斗飞行员高师长的军旅生涯及家国情怀。一位驾驶银鹰翱翔祖国蓝天的部队飞行员,在其戎马生涯中共经历3000小时的飞行任务,其间经历过恶劣天气、飞机故障等种种危险与挑战,高师长凭着过硬的驾驶操作技术和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都一一化险为夷,圆满完成了各项战斗飞行任务。在高师长因年龄限飞退出领导班子之际,妻子设宴为其庆贺,却在此时听到儿子参加招飞通过的信息。
作品通过高师长夫妻对话的形式,在回忆与现实中自如切换,将一位舍小家顾大家,为保家卫国历经重重危险磨难而不改初心的当代军人形象刻画出来,也从侧面表现了作为军人家属的无私奉献精神。薪火相传,牢记使命,父亲退出飞行队伍,儿子勇敢接过父亲的重担,更体现了新一代年轻人对父辈革命精神与革命传统的发扬光大。作品取材于作家所熟悉的军旅,故而写来轻松自如,人物对话原汁原味,人物形象真实可信,读来让人心生敬佩。
茶树开花,老兵回家。每年老兵退伍,对部队指战员都是一次考验,谁去谁留,要根据部队需要,还要结合对战士的综合考察。《茶树开花》以茶树开花,老兵回家,拉开一段军旅故事大幕,塑造了一位爱兵知兵,有勇有智,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当代军人形象。方翔由机务大队副中队长提升为指导员,军事改政工,上任伊始就遇到老兵退伍的工作,他摸情况细考察,尤其在面对众人眼中“不务正业,爱出风头”的中队板报员郑聪时,方指导员有识人之明,更本着对官兵与部队高度负责的态度,将“文字功夫不错,认识问题深刻,思想水平不低”的郑聪留下来,也彻底改变了郑聪的人生走向。作品着眼于对新时期部队年轻人的思想教育工作,倡导爱护战士信任战士,认为能否虚心听取战士意见,是不是信任战士,是检验干部有无智慧的试金石。
有情有义堪为军人,这个大写的义字用《喊俺一声娘》来泣诉。飞行大队长金俊杰遭遇突发的飞机故障,在飞机坠落之前避开了城市上空魂断于山谷,这是当代军人谱写在蓝天白云下的悲壮之曲,响遏行云,感天动地。卫政委处理善后工作时,如何面对英雄的母亲令人踌躇。通过对母亲的正面描写刻画,完成了对英雄飞行员生命的诠释。正是因为有如此伟大的母爱,才会培养出忠诚爱国爱民的英雄儿子。结构上首尾呼应,更加圆融,也让作品接地气,富有生活气息,是一篇感动心灵的佳作。
一声娘啊一声娘,千言万语的母子情凝聚成了一声娘,读来令人不禁泪奔。军人家庭的付出不是轻易可以用三言两语说清楚的,一个军人母亲的奢求仅仅是喊一声娘。结尾抖落的包袱很多,对儿子隐瞒病情的母亲,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的爷爷,点点滴滴的串联呈现了一个军人家庭跨越历史的奉献经历。
军人的情感张弛有度,节制的情感其实是深爱的一种表达方式。《飞行员的妻子》写军嫂的情愫,作为一名军人的妻子,除了忍受两地离分时无尽的牵挂与思念,有时还要理解近在咫尺却不得相见的无奈。一个大大的“静”字,让妻子在丈夫的门前止步转身——妻子不想影响丈夫正常的夜航训练。
比起久别的浪漫,妻子艾华更希望丈夫能休息好,以饱满精神完成训练科目。爱一个军人就要爱他的事业,这份爱或许有委屈有缺憾,但它是众多军人妻子无怨无悔的选择。军功章是军人的荣誉,也有每一个军人家庭成员的付出。作品以对话推进情节的发展,在对话中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另一位怀抱孩子前来探亲的大嫂,与形单影只的艾华相比,一个热情爽直,一个含蕴内敛,相互映照。
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军人,飞行员,飞行员家庭生活,都属于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有一种神秘感。《飞行员的妻子》却轻轻揭开笼罩其上的神秘面纱,将军人飞行员的婚姻、家庭生活的一角展现出来,苦辣酸甜之外,还有一份让人无言的感动氤氲其间。一名飞行员,一名地勤机械师。一个由飞行员而提拔为飞行团长,人生如鲜花锦簇;一个为保障飞行员安全而默默无闻,最终恋恋不舍地离开自己热爱的岗位和事业。他和他,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荣升飞行团长的他,甚至不知道地勤机械师竟是自己的老乡。这两个有着巨大反差的人物形象,在小小说《机械师与飞行员》中,同样鲜明地萦绕在读者的脑海中。尤其对地勤机械师的刻画饱满动人,即便部队整编面临转业,地勤机械师的他也没有借此攀关系提出留队,而是诚恳地请求自拍合影,了却儿子想一睹飞行团长叔叔魁梧样子的心愿。
地勤机械师淳朴、真诚,热爱自己的事业,有着心胸宽广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特殊的战斗领域,需要翱翔蓝天的领航人,也需要不同岗位的地勤保障者。在地勤机械师的视角里,飞行员是主角,在读者的视角里,地勤机械师同样是主角,甘于奉献的战友情是一种博爱。他和他,有区别也无区别,因为他们有共同的信仰和追求。
从战士到将军,除了身份置换,军人的本色不会变,《夜宿小镇》就让我们见识了一位将军的为人处世,见证了军人的崇高素质。将军父子搭乘公交车回乡探视重病老人,路遇伤者横卧路上,公交车司机因怕被骗不敢停车施救,此时将军父子坚决要求下车救人,以致耽误了回乡行程,准备夜宿小镇时,却被旅馆老板大嫂质疑证件有假而拒绝了。言下之意,将军这么大的官怎么会入住简陋的小旅馆呢?
将军父子重返医院探望伤者病情,在医院急救室与公交车司机、旅馆大嫂不期而遇,原来伤者是旅馆大嫂的丈夫。将军来自老百姓,为啥就不能入住小旅馆?作品在讲述军民互助的故事中,不规避人性的丢失到回归,同时诠释了将军只是一个职位,而非特权,体现了部队的优良传统以及当代军人风貌。
小小说名家申平在谈到胡亚林的作品时说:“在叙事技巧上,亚林善于隐藏暗线,就是在叙述一个故事的时候,往往会有出人意料的情节发生,包括亲人相逢,老战友相认,两代人相见,等等。这既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也增加了作品的思想厚度。”这一组军中故事读下来,涵盖了军旅情、母子情、夫妻情、军民情、战友情,好似一组飞行编队,从湛蓝的天边飞来,带着蓝天白云的美好祝愿。不舍的军营生活寄情于文字而留存传播,宛若为军旅生涯定制了一枚文学纪念章。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