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近年来,信阳好人持续涌现,在全省、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成为人们持续热议和广泛关注的焦点,被称之为“信阳好人现象”。
为擦亮“信阳好人”品牌,信阳始终坚持在宣传教育、传承弘扬、示范引领等各环节上抓细抓小抓实,让好人事迹广泛传唱,营造全社会崇尚好人、关爱好人的浓厚氛围。
从2007年第一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至今,八届道德模范信阳每届都有人入选,魏青刚、黄久生、许光、李道洲、余善伟等5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李守禄、胡阳海、黄春刚、刘文新、李芳等5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荣誉称号,数量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河南省第一位;5人获得河南省道德模范和提名奖荣誉称号;26人入选中国好人,69人(含群体)入选河南好人。
一位好人,一面旗帜;一群好人,满城春风。
截至目前,全市有95万余名“小红帽”“红马甲”,常年活跃在广场、街道、社区,人均服务时长39.6小时。他们用一言一行播撒着文明种子,用一举一动凝聚着向善力量,用一点一滴汇聚着红色暖流。
如今,全市10个县区全部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践站遍地开花。组建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2396支、志愿服务组织110个,策划实施志愿服务项目1921个,开展集中性文明实践活动1.5万场次。
创建惠民 擦亮美好生活底色
创文不仅扮靓了城市的“面子”,也夯实了民生“里子”。
近日,“信阳市浉河区湖东街道京深社区暑期‘官方带娃’解决职工子女看管难题”的新闻刷爆网络。
“我们主要以社区活动室为阵地,发挥志愿者作用,开办爱心托管班,提供安全看护、作业辅导等课程,确保孩子们托得住、管得好。”京深社区党支部书记王燕告诉记者,“我们还组织托管学生参与环境整治、看望孤寡老人、楼栋管理等活动,提高孩子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同样开展社区公益暑托班的还有浉河区五里墩街道民族社区。“这个暑托班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那里图书室、健身房等很齐全,还有丰富多彩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孩子每天都很开心!”家住金桂园小区的市民翟莉感激地说。
浉河区华夏路社区五星农贸市场周边居民张兰曾经住的小区是有名的“脏乱差”小区。社区党支部书记带领一班人抢天夺时、日夜奋战,短短10天就让小区旧貌换新颜。“你看现在环境好了,路面宽了,路边还有停车场、充电车棚、健身器材,群众生活更便利!”张兰面带笑容地说。
这些都是我市切实将创建成果转化为群众幸福感的缩影。
市委书记蔡松涛强调:“我们开展创建工作,就是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更好’殷殷嘱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和文明程度,建设环境优美、文明有序、生活舒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宜居城市,为实现‘美好生活看信阳’提供坚实支撑。”
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与“百城提质”等工作深度融合,切实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城市品质,提升了群众幸福感。仅2021年就实施“四水同治”项目57个,新(改)建公园、游园、绿地22处,建设城市书屋5个,改造老旧小区137个,新开(延长)公交线路3条,新增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45辆,新建公共交通场站、换乘枢纽站7个。
同时,我市还着力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对农贸市场、交通场站、社区、校园、商场及背街小巷、小区等重点区域,多层级、多部门联动,持续进行综合整治,使得我市城乡旧貌换新颜,擦亮了“宜居城市”的名片……
文明花开香满园,同心掬得满庭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是一段永无止境的“自我提升”。在文明城市创建的路上,每一位信阳儿女都将勇往直前、砥砺奋进,不断丰富文明城市的色彩与内涵,加速攀登一个又一个文明新高地。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