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源
苏东坡脚踏芒鞋,身穿粗缯大布,行走在大宋的风雨里。他眼角眉梢,举手投足,无不透出灵气;他填词作赋,浅唱低吟,无不才华横溢。是的,他诗书满腹,聪颖过人,其才华,其智慧,早已溶入身心,化为英气逼人的外在:气质高雅,气度华美,气概非凡。
腹有诗书气自华。果不其然。
笔者愚钝,没读过几本书,但在多年的工作、生活中注意到一个现象:很多有真才实学、有经验有能力的人,一般都很谦和、内敛,少有动辄生闲气、发脾气、泄怨气、撒恶气的。有话好好说,有事认真做,有问题耐心解决。即便遇到特别不顺心、不遂意的事,也能平心静气,弄清原委,妥善处之。套用老苏的诗句,我把他们这种共同特质称之为:腹有诗书气自“化”。
“自华”的,是内在气质、气度、气概。
“自化”的,是脾气、怨气、怒气、戾气……
人在江湖,不如意之事常十之八九。事有不公、心有不平、气有不顺的事,会经常遇到;被误会、误解的时候,也常会出现。彼时彼刻,此时此际,会生出各种负面的“气”,实属正常。问题在于要正确对待、处理。而最恰当的方法,当然是主动“自化”:把负面的气加以淡化、弱化,最终自我消化!这种“自化”,不仅是为了打开心结,平衡自我,更是为了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进而为自己、为别人留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自化”其实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作为。总结我遇到的众多的“腹有诗书气自化”者的共同点,我觉得首先的还是多读书、多学习。俗话说:满瓶子不摇,半瓶子晃荡。真正读书多的人,知识面宽,内心丰盈,能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识人、处事,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强,不偏颇,不偏激。应该说,这是因为知识垫高了其人生底蕴。第二位的,是他们都注意自身修养。现实生活中,很多“气”的产生和引爆,其实都与自身修养有关。我注意到,他们能在学习的基础上,强化个人修养,不断磨炼、完善自己的性格、人格。遇事冷静,心态平稳,善于思考。在复杂的事情面前,在激烈的纷争之中,始终做到言行可控,情绪可控,“无故加之而不怒,猝然临之而不惊”,常常能收到意想之外的效果,化是非于无形。他们的第三个共同点,我觉得是眼界开阔,心胸宽广。风物长宜放眼量。世间事,说到底,不能太过认真,太过计较,太过操心。紧要处,有退一步的勇气,有不争的肚量,是胸怀,也是本事。老子说:“夫唯不争,故无尤。”很多事,你不去争,不去计较,不会出更大的矛盾或更大的纰漏。很多事,比如功名利禄、成败得失,不过是过眼烟云,站远点,看淡点,主动放开、放下,于山雨已来之际,闲看庭花,慢品新茶。
总之,笔者认为,“腹有诗书气自化”是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一种涵养,一种境界。如果用两个字诠释,那便是:优雅。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