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纪念父亲


辛文秋

今年7月21日,是父亲辛成德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父亲离开我们已经22年了,他那慈祥的音容笑貌与精神焕发的形象,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父亲一颗红心,敢于担当,无所畏惧,终身为公。

父亲1922年7月出生在山东省莱阳市一户贫寒家庭,1945年2月参加八路军,后参加了渡江战役,解放宁波、解放舟山群岛等战役,1955年获上尉军衔,1956年1月转业在开封工作,后调入信阳地区航运管理处工作,1982年7月离休。父亲当年在部队荣立三等功三次、四等功二次,获解放奖章和证书;转业在地方工作后他连年被评为优秀党员或先进工作者。

父亲一心一意,忠于事业,无怨无悔,立党为公。

父亲一贯对党忠诚,敢说真话,实事求是,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1959年在“四大自由”的大背景下,组织上动员大家提意见。在一次会议讨论发言时,父亲提出“58年大跃进有的工作不太实际,比如夜晚收庄稼看不见,有很多粮食会浪费到地里”“农村把锅碗瓢盆和农具拿去炼钢铁不合适,以后怎么生活怎么生产?”等等意见,被单位定为“严重右倾错误”处分。1961年12月6日,中共开封地委专门批文“对辛成德同志所作严重右倾错误结论,予以平反,恢复其名誉”。

父亲一如既往,精于业务,无不钦佩,克己奉公。

父亲听党指挥,带头行动,为政府分担忧愁。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减轻政府压力和粮食供应负担,父亲又自觉行动,带头将母亲和我们兄弟四人送回老家务农。

父亲不辱使命,坚决支持地方工作,愉快地从原省城开封到信阳任职。1964年年底到1965年年底,父亲作为河南省交通厅派驻干部四清工作队员,从开封到信阳地区淮河航运管理处指导工作。后来就留在信阳扎下了根,一直工作到离休。

父亲一马当先,乐于吃苦,无往不胜,全心为公。

父亲淡泊名利,不计得失,深入农村,帮助农民推进“农业学大寨”运动。1975年在全国“农业学大寨”运动中,他作为工作队下派干部驻乡领队,不分早晚,没有星期天,白天帮助劳动干农活,夜晚聊家常了解情况,与农民兄弟交心交流交朋友、同吃同住同劳动,讨论发展的新思路并实施,取得了显著成绩,当地干部群众称赞他“这样的干部真难找”。

父亲一身正气,严于律己,无私无畏,廉洁奉公。

父亲始终保持着清正廉洁的本色。在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工作中,父亲给许多人办了好事实事,有的人主动上门送烟酒表示感谢,或是要请他吃饭,均被父亲退回、谢绝。

父亲光明磊落,高风亮节,多次主动让出了晋升工资的名额。他从部队转业到离休二十多年里,每一次都把增加工资的机会让给了别人,自己一次也没有增加工资。

父亲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他离休回原籍农村生活后,始终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按时交纳党费,按时参加党支部的各项活动,结合实际,提出了很多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大部分被采纳和实施。其所在支部还被中共烟台市委表彰为先进党支部。

父亲品德高尚,一尘不染,主动退回了信用社多发的一个月工资。父亲去世后,我们兄弟四人到信用社查询父亲的离休工资时,当事人介绍父亲主动退回了多发他一个月的工资。

父亲深明大义,心胸宽广,富有家国情怀,引导我们要有牺牲和献身精神。母亲因病去世,父亲为了不影响我在部队的工作,没有及时告诉我,直到母亲遗体被火化后,我才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

父亲没有一次因病住院在单位用公款报销医药费。在父亲的教导下,作为我这个小儿子,为了工作单位的改革发展,我5年没有回家看望他。他的突然去世,是我一辈子的愧疚、一辈子的痛。在向父亲遗体告别仪式上,我宣读了我送他的一副对联“听党话跟党走兢兢业业 行得正坐得端堂堂正正 苍天在上”。

父亲的表率作用影响了我们几代人。父亲的言传身教,起到了根本的引领示范和教育鞭策作用,也就延续了我家几代人听党话跟党走的良好传统。

在我的眼里,父亲永远是这样的一个人: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党的利益高于一切;始终保持高昂的激情,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始终高标准要求自己,一身正气,清正廉洁;始终为群众着想,平易近人,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始终坚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确立和保持了良好的家风,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父亲是我辈与后代永远学习的好榜样,父亲的精神,是我们应该永远铭记并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父亲永远激励着我辈与后人健康向上奋发有为,立志成人成才,争取为国家为社会多做贡献。

他是党的好干部,人民好公仆,我的好父亲。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