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让“善行”远航


——记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余善伟

沈 靖

每当我踏上回乡的行程,我都要打开微信,点击抖音,看一看关于家乡的事情,每次我都吃惊,因为这些平台都在报道着商城县志愿者协会会长余善伟——又无偿投资公益事业,做了哪些善事好事,哪些人得到了他的帮助,幸福地生活着。

每次看到这些,我都热血沸腾,也因此,我很想采访他:这个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河南省社会扶贫先进个人,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中国红十字博爱奖章获得者,荣登“中国好人榜”的余善伟,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我是“五一”见到他的。坐下后打量,余善伟,四十多岁,瘦高个,穿月白长袖衬衣,灰色西装,还打领结,戴一副近视眼镜,看上去挺文静。

谈话就是从他这副装扮开始的,因为在我印象中,回乡创业的农民大多都是壮汉,他咋是一个文静的“小白脸”呢?他跟我说,他这样穿戴不是特意的,因为他总是怀着敬畏之心与人见面,哪怕面对那些救助者,他也是如此。他还说,我伸出来的是温暖之手,是一种建立在平等人格基础上的帮助。

听了,肃然起敬。

深入交谈我才知道,善伟也不容易。他出生在偏远的山区小村,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父亲早逝,家境贫困,18岁辍学,凭着不服输的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质,在商海闯出一片天地。重返家乡,竭力回报社会。在回报家乡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洗礼。特别是2017年,长竹园深山区发生的一件事,深深地震撼着他。

那是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善伟坐在办公室正梳理一天的行程,可就在这时,微信响了,打开一看,是一幅幅图片:连续降雨,山洪暴发,住长竹园蛇山村的九岁儿童小张慧家遭难了——妈妈在雷击中殒命,精神不太正常的爸爸蹲在树下,小张慧在雨中瑟缩。一条条信息,一张张照片,一声声叹息,像铁锤击打着人心,呼唤着良知:善良的人们,伸出你的手,拉一把这个可怜的家庭吧。

善伟看到了,心在抽搐,他仿佛又看到了他自己:那个穷山沟,七漏八淌的茅草屋,那些揪心的日子。他一边叹息一边想,虽说县乡领导都闻讯赶到了,可那是深山,又那么穷,屋没了,小张慧又那么小,一家人,今后咋过?

善伟回想着妈妈的一句话:做好事都是从一点一滴出发的,为啥给你起名叫善伟,就是让你多做善事,长成一个顶天立地的好人。

善伟连夜赶到了小张慧家,把小张慧安置好,找来技术员,进行规划,出资20万元购买砖瓦和建筑材料,现场监督施工,在长竹园蛇山村建起了“第一幸福铭居”四合院。

小张慧有了新家,她默默记着,发誓长大了也像善伟叔一样,做个能帮助别人的善人。

又到了来年,小张慧默默地给善伟叔写了一封信,记录着“第一幸福铭居”的风风雨雨。读着小张慧含满泪水写下的感谢信,善伟第一次感受到,做好事温暖别人也温暖自己的幸福人生。

就是有了这个善念,善行远航了。

2010年11月,县城东街社区有4名半身不遂的老人,日常生活艰难。得知这个情况,他毫不犹豫搬来4把轮椅,又买了生活用品和药物送到老人手中。当他把老人抱上轮椅推着出门,看到那布满皱纹的脸上又绽放了光彩时,他告诉自己,助人为乐这件事不仅自己要做到底,还要一代代传下去。

2013年,他联合县妇联开展为期10年的“关爱女孩、放飞梦想”活动,每年拿出15万元,资助贫困孩子求学。他举办了第六届“华儒圆梦你我同行”爱心助学活动,并设立500万“菁英励志奖”,为32名贫困大学生每人捐助6000元,并奖励辛勤耕耘的老师,共计捐助29万元。

有了这个追求,他的身影就不停穿梭在城乡社区、敬老院、贫困户家中。为更好地帮助贫困群体,他向商城红十字会捐出441.8万元,成立“社会扶贫专项救助金”,切实帮助困难群体。2021年夏,得知郑州、安阳等地遭受特大洪涝,他连夜带三辆卡车,载满40万元的救灾物资奔向灾区。

当我采访结束时,他的手机又响了。他跟我说,他要带着志愿者到街道路口,到社区公园,协助核酸检测,做好示范,送去温暖。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