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晶晶
最近,笔者在电视上看到一则记者采访上海一名基层抗疫干部的新闻。这名干部连续一个月坚守社区一线,穿“大白”顶着烈日高温为居民配送物资,脱下“大白”时里面衣服都能拧出水。他说:“我是党员,我在这个岗位上,必须坚守,总有人会走在前面,把人民群众护在身后。”工作中,这样的“一线”干部很多。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敢于迎难而上,担当作为。
什么是干部?领着大家干,做给大家看。什么是“一线”?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省市县乡村,只要是直接面对群众的,是“一线”;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人居环境治理、乡村振兴等工作,只要直面问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也是“一线”。“一线”有群众,有事关民生期盼和经济发展的大事小事,需要有能力,能为民服务的干部。干部在“一线”担责尽职,磨炼意志、提高本领、成长进步。
“识”,是选拔,也是培育。选干部到“一线”,育干部靠“一线”。干部要能上能下,既沉得下去,又能走得上来。在“一线”经历过,有的干部能更深刻地感受社情民意,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经验做出成绩;有的干部学习不足,做事按部就班、跟不上形势变化,成长缓慢,难有收获。通过明确考核奖惩,让干得好的干部能有更好的平台和待遇,暂时落后的干部有反省改进的机会,不至于丧失信心一蹶不振。在建强干部队伍的同时,保证使用上有梯队、选择上有空间。
“一线”识干部,核心是提倡在实战中、在实事上考察干部。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一线”是锻炼,也是磨炼,干在“一线”,经受住了“一线”的考验和打磨,在承受一线压力的同时也获得持续成长的动力,政治更过硬、综合素质更强,更有利于个人发展、更好地服务人民。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