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广学
过了腊八,乡村集市上开始热闹起来。有卖春联的了,有的卖家把春联摆放在木案子上,有的摆放在地上铺的塑料布上,红彤彤的颜色在阳光映照下分外鲜艳夺目。寒风瑟瑟,卖春联的人不断搓着手、跺着脚,脸上一直洋漾着灿烂的笑容。过年的喜庆气氛在弥漫着,家家户户少不了要买春联,过年门上贴春联不仅是一种仪式感,也是一种幸福感。
古时人们为了驱邪避灾,过年时在门上挂上桃符,逐渐演变为贴春联,一直流传下来,成为经典不衰的中华文化。春联包括门对子和门心,门心可以是字也可以是画,又叫门画,画中人物多是秦琼、尉迟敬德等古代战将,老百娃说是守门神,保佑全家平安。
对子的内容又叫对文,包括上联下联和横批,有祝福祝愿的,如:平安如意千日好,人顺家和万事兴,横批是“万事亨通”;有写景抒情的,如:迎春燕语巧,踏雪马蹄香,横批是“春意盎然”;有歌颂党的好政策的,如:“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暖心处处春”,横批是“春风化雨”,等等。还有一种是丧家贴的春联,表达思念之情的,丧家头年过年不贴春联,第二年和第三年过年贴黄色、绿色纸的春联,三年之后守孝已满,才可以换成红色春联。
集市上出售的春联是印刷体的,手写体的是那些“童言无忌”“鸡鸭成群”“日行千里”等小标签。过去年代,乡村人们生活贫苦,为了省点钱,买两张红纸,然后登门到专写春联的人家,给点辛苦费也比买的合算。如今也还有个别特别讲究的大户人家,年年盛请当地书法名家来家里手写春联。
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农村里,高大上的楼房多了,高门大楼气派亮敞,大春联应运而生,门心换成“春”“福”两字大斗方,大金字春联红通通金灿灿,分外大气爽眼。
我记得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乡村集市已经很活跃了,总有一些精明的生意人独辟蹊径:送春联上门。秋收后有人用自行车驮着或肩挑着春联和香蜡纸鞭,由熟人领着,挨家挨户交易,或现钱或赊账或稻谷兑换。反正这些年货年底也是要买的,送上门来也省去了赶集的工夫,也给了熟人的面子。
年年家里买春联贴春联,都是我一个人包办,那红红火火的春联温暖了幸福了我的心房,拜年时,我也会驻足观望别人家的春联,从中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为祖国的强大和百姓的安居乐业而自豪着!
春联,是一道年味菜,那种香,那种甜,温馨了一整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