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童
喜欢李义山的诗,莫名地喜欢。世人喜欢他的诗的也多,大约多是喜欢那些无题诗。因为说不清楚,或者不想说,也或者说来很无趣,干脆无题。若果无题,何必以无题作题?细想来,无题者,其题幽深而已。另一类诗,说来也怪,义山诗居然多有以起首词为名的,人也有归之无题者,是有题一如无题也。今日文档保存时文件名默认起首一句,有意还是无意,当日义山已有不言之复。
读多了无题诗,只一知半解便觉美感,略琢磨一两个典故,不免深邃了。如“碧纹圆顶夜深缝”之类,其景一如眼前,而其意殊不可解。至于“一寸相思一寸灰”,纵是不解,早是人皆能言。诸般种种,以爱情写事业写生平吧,也许就是写爱情。
几日来,总要想起李义山的《残花》来,不免多一些心思。然而想要细解一下此诗,亦难矣。
题为“残花”,虽则一如无题,残花到底可解,是有题,咏叹残花之谓也。
开败了的花,向露而啼,苦不能留春住。
春已不可留,春将尽矣。人说梅花,梅花盛于冬雪及早春,当无留春之叹。义山又有《忆梅》一首,恨其“常作去年花”,想来无意拿去年寒梅伤今岁之春。残花者,本不必兰花茶花桃花杏花,开败了的花可也。
自己抢先开花,(花谢时)又岂能怨得了别人。
余早年读此诗,觉“尖发”难解,其实只如口语先发,抢先开花之谓也。有人还要解“谁非”,谓“无人说是非”之意。余以为大可不必。
后两句是义山诗常用手法,虽非用典,意象已非花矣。因义山有修道事,人以为掩关是闭户清修,可以说得通,因为情境就是关上门自己一个人。“劳独梦”,设若解为烦劳其人独宿清苦,则难免“为谁独梦”之问,又生枝节,不如简而言之:如果关上门自己一个人独宿独梦,难免清苦。
宝钗何日不生尘,看上去不通得紧。上文不过“若但”,一种假设而已,此时已日日生尘了。看来还是宝钗生尘来得痛切,尘封已久也未可知。
诗题残花,起首感叹残花,收束于宝钗,以宝钗日日生尘作结,想来诗人之意原在于宝钗。残花早开早谢,不必埋怨别人。宝钗呢?为什么掩关独梦,竟至于日日生尘?
后来者论李义山诗,难免对照其生平,而其诸多无题诗,隐晦之余,宝钗在匣不得所遇自伤自怜之意处处可感可见。知此,则《残花》易解矣。
诗人以自视甚高之宝钗,遭世间残花不必怨之遇,无以言说之余,只能感叹宝钗日日生尘了。至于“若但”,实不忍不愿掩关独梦,不甘心也。
残花
唐·李商隐
残花啼露莫留春,尖发谁非怨别人。
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何日不生尘。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