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能把幸福定格在某个瞬间,我想我会定格在那年的冬天。
那是年轻的我第一次去婆家过春节,乡下的婆家。既然选择了,爱屋及乌的道理,哪里都是温暖的天堂,我是带着这样的心情去的。
那时的婆婆看上去很年轻,如果在路上遇见,我还以为是邻家大嫂。之前因为知道她的聪慧与精干,自己又是初为人妇,见了她多少有点拘谨。她倒是很随意地牵着我的手说我太瘦了(我想到看的许多书中都说过,农村家庭大概都喜欢的是身强力壮的媳妇),然后带我房前屋后的看看。
婆家很整洁,院里院外任何角落没有一点杂乱的东西,包括农家常用的器具都摆放得那么井井有条。
因为公婆各自要忙着准备过年的东西,婆婆让14岁的小姑陪着我。小姑一声“大嫂”把还年轻的我一下子喊老了,感觉那种老是一种责任:古语“长嫂如母”呢。
不知道那时的乡下别人家是如何取暖,婆家是单独的一间瓦屋里,燃烧着一个大树桩,烟火缭绕。我就在那燃烧的树桩边坐着,拨弄着冒烟的火。乐趣就是在火灰里埋红薯,烧熟了满屋香。
小姑陪着我,间或婆婆的另外两个儿子冷了跑进来待会儿。因不熟悉,腼腆的样子,待一会儿,就很快溜开了。呵呵,朴实的农家少年(其实那时的他们与我年龄相差无几),都在上大学或者大专,这在农家是不多见的,也是婆家在当地的荣耀。
晚上睡觉时,因为知道我怕冷,婆婆在垫被下铺了稻草(婆婆那时根本不知道还有电热毯,更别说什么空调了)。呵呵,农家人睡得早,真的是日落而息。都睡了无人说话,害得我这夜猫也早早地偎进被窝里。原以为会难以入眠,可闻着那散发着的稻草香,困意很快袭来……
一晃这么多年,我的女儿已经如我这样高了。婚后很多酸甜苦辣的感受,婆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孩子们都离开了那烧树桩的老屋,过年时见面,气氛也淡了许多:因为各自有家,有自己的生活与圈子,见面时,难有那时围火而聚的简单心情。
但毋庸置疑的是一切越来越好。农家人,无论是求学务农,或者经商,勤俭为本,都走上了小康之路。这是近三十年亲眼看见婆家变化而感受到的国家之变化:国家正有条不紊地带动人民过上好日子!
昨天感恩节,陪母亲吃饺子时,想起婆婆。倘若请她吃饺子,首先是责怪我不会过日子而拒绝,她更愿意在家吃碗米饭,炒一盘时令菠菜什么的,她认为这才是过日子人家。
类似这样的婆家琐事有很多,放在心里,也时时想起。而难以忘记的就是那夜的稻草香。我想大概是感受到了踏实的幸福,我融入一个勤俭朴实、努力生活的农家。
记忆能定格,岁月在流失。当初最纯的爱渐渐在现实面前有些许蜕变,但即使我到天边,也永远不能忘记那稻草香的幸福,朴实的幸福!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