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正建
深秋十月,漫步在新县大别山干部学院,依然能闻到桂花的馨香。那天晚上,下着蒙蒙细雨,我和几位参加“河南作家新县行”的文友在院里散步,看到一棵又一棵桂花树在路灯的映照下发出清亮的光,洁白的桂花在绿叶间闪动,似点缀在夜幕上的星星。淡淡的香气不时袭来,细细的雨滴轻轻陪伴,我们在路灯下的影子忽长忽短。此情此景,禁不住让人感恩这片红色的土地,感叹这难得的桂花雨。而在第二天的采风活动中,我们一直幸福地沐浴在桂花雨中。
八月桂花遍地开,十月花香飘满城。大别山的桂花花期今年似乎特别长。
桂花树喜欢湿润、温和的生长环境,而桂花喜欢阳光。充足的阳光有利于花芽的生长,开出的花才会更加鲜艳、香气扑鼻。在新县,就像处处都能感受到先烈们的英灵一样,每到一处都能看到四季常青、枝繁叶茂的桂花树,时时闻到花香。在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院中的桂花树亭亭而立,与青砖黛瓦的建筑构成了一幅水墨画。淅淅沥沥的秋雨下,人们冒雨穿行在古朴典雅的院落,仿佛是烟雨中的江南景致。桂花树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茂盛地生长着,昭示着一种从容不迫、勇于向上的精神。在中共鄂豫皖省委妇女工作部办公室旧址门前,几棵碗口粗的桂花树散发着浓浓的香气。雨滴密集,人们撑伞而行,而桂花一朵也没有落下来,桂花树的叶子更加清亮。离开这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群,在细雨中前行,我忽然发现小广场右侧的墙壁上,有一块镶嵌式的、四四方方的、黑底白字的宣传栏,上面清晰地刻印着《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曲简谱。我走上前去,不禁哼唱起来。
来到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我们向高耸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深深地三鞠躬。仰望着朱德总司令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苍劲字迹,每个人的心中陡然沉重起来。我知道,这不是在上一堂简单的革命历史课,我们必须用心去体会,认真来记录。在革命烈士纪念堂的左侧,有一处桂园。这里有5棵桂花树,每一棵都巨盖如伞,浓荫匝地。我顺着台阶下去,走到一棵巨大的桂花树前,抚摸着粗糙的枝干,一枝一枝地数着,树干的地面部分竟然发有十二棵分枝。它们紧紧地簇拥在一起,抱成一团,齐心协力地向上生长,那树姿、那劲头、那青绿的枝枝叶叶震撼着人心。我不能自已,以雨为墨,在手机上写下:
四季常青的桂花树
为我挡风遮雨
你葱茏挺拔的身姿
似不屈的灵魂
屹立在山顶
天空垂泪
江河呜咽
多少烈士的鲜血浇灌你
多少故事,惊天地
泣鬼神
看,钢铁铸就的塑像
把大别山的高天厚土
举过头顶
如今的每一片树叶
都承载起朝霞的色彩
百年沧桑,我知道
只有经过千锤百炼的人
才配称大别山的子孙
……
伸手抹了一把脸,不知道是雨水,还是泪水,急忙转身走进鄂豫皖苏区烈士事迹第二陈列室,去追赶前行的人们。
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庭院里又栽种着几棵桂花树。它们不是一棵棵独立地生长,而是成簇成团地长在一起,枝叶紧紧地靠拢着,细小的桂花点缀其间。大门右侧的一处红色的宣传栏上,工工整整地印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
“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我站在那里,想把这段话抄记下来。忽然一股桂花的香气飘来,仔细一看,这块大红宣传牌的后面,也生长着一棵茂盛的桂花树,旁边还有一棵小的桂花树。细细的秋雨,无处不在的桂花,已经陪伴着我们走过了几处必看的地方。与桂花雨同行,我故意把雨伞收起,甘愿沐浴在这满怀深情的幸福雨滴中。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