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行走在亮马河边


晏华

亮马河,位于北京市东部地区,又名亮马桥沟,全长9.3公里;起自东直门外小街,以暗沟与东北护城河相通,往东北在西坝村东汇入坝河。其上游为观赏性城市内河,下游为排水河道。

个人以为,跨东三环北路燕莎码头东西几个街区,即东四环北路以西、雍景台酒店以东这段东西走向的主河段景色为佳:两岸参差不一的垂柳,枝条修长,随风摇曳,风姿自带;在人行道的另一侧,伫立着白杨、梧桐或松树,它们与对面的弱柳相较,似乎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一股不可撼动的傲娇。被行道树拱卫着的人行步道顺着河岸逶迤蜿蜒,一路伸向远方。有的河段为延伸视觉效果,还在水边栽种了芦苇样的植物作屏障,在开阔处筑有亲水平台;横穿河道、贯通街区的桥梁下设有方便行人通行的桥下步道。河水里的鲫鱼、白鲢、白条等鱼类,不时在水面上腾起浪花、荡起涟漪;浪花和涟漪,传递了鱼儿自身的欢娱,为亮马河带来了几许灵动和生气,也让岸边的行人心里更活泛,给生活添加了一缕新亮色。

沿东三环北路的亮马河段往东走,如果天气晴朗,在燕莎码头附近镂空的四分之一圆形银色雕塑旁,很可能会遇上一支小型乐队在演奏。这支小乐队,拥有小提琴、口琴、电子琴、葫芦丝、键盘鼓、碰铃等乐器,演奏者各司其职、协调动作,行云流水般地演奏着《红河谷》《渔家姑娘在海边》《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喀秋莎》等经典老歌。演奏者多是一些水准不俗的业余爱好人士,他们技法娴熟、配器精当、相互呼应,较好地诠释了词曲作家的创作追求,现场效果还真是不错。特别是那位小提琴手,中年男士,头发灰白,腰身挺直,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上身着浅黄色的半长风衣,下穿黑色裤子,足踏橘黄色的旅行鞋,艺术范儿很足;他既是小提琴手,还指挥着乐队,是乐队的核心和观众注目的焦点。他们的演奏,是在对自己渐行渐远的青春岁月的一种回望,也是对自己所钟爱的经典艺术作品的一次次深情再现。演奏倾注了他们的真情,发挥了他们的艺术水平,空中飘荡着的悠扬乐声,引来不少行人驻足欣赏:有人在合着曲调哼唱,有的在跟随节拍晃动着身体,有的还在用手机录制视频。听到观众群里不时响起的掌声、叫好声,台上演奏者的兴致和劲头明显发生着变化,演奏更加卖力,令观众的叫好声分贝值更高,台上台下相互激励、良性互动,现场气氛灼人,很快让这里成为一片激情飞扬之地!它几乎成了亮马河畔一道耀眼的人文景观。

沿东三环北路往西,河南岸几个街区都是使馆区。这里,每隔数小时,队列整齐、飒爽英姿的士兵要举行换岗仪式,很是亮眼。南岸肃穆静谧的使馆区,与北岸造型别致的酒店或高档写字楼,在金色阳光照耀下相互烘托、渲染,既凸显了两岸建筑物的不同风格、巨大反差,又不会产生违和感,为该河段风光增色不少。这里既是部分外国使领馆工作人员工作、生活的地方,也是一些画者、泳者、垂钓者及放风筝者的乐园。

勇敢的泳者不受制于天气,他们每天下午准时出现在这一河段,或三五人、或七八个,或仰泳、或蛙泳、或狗刨,不停地在水中竞逐嬉戏……

远离泳者的是三三两两的垂钓人,渔阳饭店附近水域存在约十个、八个人结群的小股垂钓队伍。一次,我散步到那段河岸,见一个钓者正在收杆,遂有如下对话,问:“收获如何?”答:“没收获。”问:“河里有没有鱼?”答:“鲫鱼、鲤鱼、小杂鱼都有,政府投放的。”问:“明天再来试?”答:“明天再试也未必有,不过还是要来。”看来这位是重过程、不怎么在意结果,快乐也许就在过程中。其身边一位旁观者的话更耐人寻味:“我最大的乐趣就是观看他们钓鱼。”对呀,垂钓者,可以乐在其中,观看垂钓亦可自得其乐;寻求快乐的途径可以不同,找到快乐才是根本。

与钓者、泳者相比,画者的人数、位置都不定,但时常会碰上。画者以画水彩、油画的居多,他们大都用行李箱把画具拉来,在河边支个架子站着画。我曾看见一个人连续几天来岸边相对固定的位置写生,他在画风景,我在看他作画,他作画时极为专注、投入,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艺术创作情境中。他作画的神态为这弯曲的河岸染上了一丝艺术气息,他成了我眼中的风景。

新源街口的岸边有不少放风筝的人,一位坐在轮椅上放风筝的老人引起了我的关注。只见他灵活地使用着汽车方向盘般大小的自动绞盘,将雨伞一样大的风筝升到了空中。他告诉我,现在的高度是400米,如果超过600米就不容易看到了。老人虽然坐在轮椅上,但他安详从容的笑容及话语,让我觉得这冬日的阳光似乎更加有劲儿了。

在亮马河岸行走,会看到不少外国人的生活场景。我曾看到一家黑人母女四人同乘一辆敞棚电动三轮车过马路,应当是大女儿在前排驾车,母亲带着两个小女儿坐在后排,车子往使馆区走。我心里惊呼:她们入乡随俗的学习能力真强,连电动车载人都学会了。因为离得太近,又是外国友人,我没好意思拍视频与朋友们分享。前天下午狂风大作,这种天气里,亮马河岸边应该不会什么人出来了吧。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我来到了河边,只见到不多的行人,但却碰到了一家白人:父亲在南岸大声地喊“嗨!嗨!”母亲带着两个七八岁的女儿在北岸也大声地回应着“嗨!嗨!”好像这一家人都正处在其女儿的年龄段,尽可无拘无束地玩儿!看到他们玩得如此投入、忘我,我亦忍不住笑了起来。其实,河面总共宽才三五十米,根本不用这么大声喊——玩儿,就是要开心!若干年后,他们一家人回国或孩子们长大后,回忆起曾和父母在中国北京的亮马河畔高声“嗨”“嗨”的情景,该是多么温馨、有趣!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从浉河两岸到亮马河畔,从江南北国到燕山脚下,生活就是这样转换。感谢亮马河畔的乐者、画者、泳者、钓者、放风筝的老人,坐电动车的母女及大风中嬉戏的一家人,是他们让我看到了普罗大众面对生活的鲜活姿态,是他们呈现了生活本来的样貌,是他们涂抹了生活多姿多彩的底色。愿世间每一个晨起和黄昏,都温馨从容;愿每一个看似平淡如水的日子,都有滋有味;愿每一个相识或者不相识的人,一生幸福安康!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