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人大视窗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用好“法律巡视”利剑 推动优化营商环境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两条例”执法检查纪略

□本报记者 曹新俊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力、竞争力,更是创造力、驱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省委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全省工作的重要位置,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市六次党代会报告对“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进行专题部署,明确提出“坚定不移推进营商环境革命”。

党委决策部署到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市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按照省人大常委会三级联动、一体推进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执法检查的部署安排,把开展好优化营商环境“两条例”执法检查作为全市各级人大今年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周密组织,扎实推进。

精心准备 广泛动员

7月26日,省人大常委会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两条例”执法检查动员会后,市人大常委会立即启动“两条例”执法检查筹备工作,常委会党组及时向市委常委会专题汇报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动员会精神及贯彻落实意见。市委给予大力支持,要求通过这次执法检查,打出一套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持续释放市场主体活力。

执法检查能否取得实效,制定好的方案至关重要。经过认真准备,反复讨论,市人大常委会第51次主任会议研究通过了执法检查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执法检查“准备、自查、检查、形成报告、审议询问、整改落实、通报公布”七个步骤,为夯实责任、方案把“两条例”条文细化,明确落实责任主体29个,让各单位各部门担负的法律责任一目了然。

8月10日,优化营商环境“两条例”执法检查动员会召开。会议要求,要着力发挥执法检查“法律巡视”利剑作用,依法推动解决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用法治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执法检查,舆论同行。8月24日,市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发布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两条例”执法检查公告,征集社会各界、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接受营商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督举报,编印优化营商环境“两条例”法律文本等资料,向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和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发放。建立信息报送联络员制度,明确专人负责“两条例”执法检查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报送,及时交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经验做法。依托省人大融媒体中心、信阳日报社、信阳广播电视台、市人大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加强执法检查宣传报道,推动形成优化营商环境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聚焦问题 深入检查

按照方案,在完成准备、自查阶段任务的基础上,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带队的7个执法检查组,从9月中旬开始,分赴10个县区、6个管理区(开发区)、29个执法主体单位开展执法检查,全面检查了解相关工作情况。执法检查组专门邀请了88名五级人大代表参加,并从市监察委和发改委抽调14名工作人员协助工作。

执法检查开始前,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了市县区人大常委会优化营商环境“两条例”执法检查培训会,从“两条例”的立法背景、主要制度设计、如何开展检查等三个方面为参会人员作了专题辅导,确保执法检查依法进行并取得实效。

执法检查过程中,各执法检查组深入县区和管理区(开发区)所属企业调研座谈,到相关部门和窗口单位开展明察暗访,对市场主体、政府职能部门发放执法检查调查问卷和营商环境法律知识试题,认真检查法规学习宣传贯彻实施情况。期间,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谢天学专门主持召开了优化营商环境暨“万人助万企”活动人大代表(企业家)座谈会,并深入信阳高新区、羊山新区主持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家闭门座谈会,让企业家们放下思想顾虑,说实话,说心里话。执法检查组认真听取收集企业家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逐条梳理我市营商环境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随着检查的深入,我市营商环境存在的各类问题逐渐清晰。各检查组共收集市场主体及基层代表意见建议700多条,征集“两条例”修改意见建议14条,收回调查问卷320份、测试题1170份,收到“三清单”29份,自查报告29份。执法检查组坚持边查边督促整改,对收集到的问题和建议逐项分类,明确整改单位、整改时限、整改责任,转交市优化营商环境办公室,督促整改落实。

开展质询 作出决议

经过对检查情况的认真总结,执法检查组形成了综合执法检查报告。10月27日,市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召开,会议听取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的执法检查报告,同时一并听取了市“一府两院”实施“两条例”情况的报告。审议时,常委会组成人员一致认为,我市营商环境存在问题突出,社会反应强烈,必须动真碰硬,以刚性监督手段推动相关部门整改。按照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8名常委会委员牵头提出了对市发改委等8个单位的质询案,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决定将质询案交被质询机关,要求其在市人大常委会全体会议上口头答复。

10月28日,市人大常委会营商环境质询会召开。质询人对被质询机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遮不掩,直截了当,问出问题症结,问出整改措施。被质询单位负责人态度诚恳,认真作答,答出了责任担当,答出了整改承诺。这种带有问责性的监督方式,是监督法实施以来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实现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

根据审议报告情况和质询情况,常委会会议作出了关于优化全市营商环境的决议。决议指出,为了实现市委关于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要求,必须多策并举,上下协力,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打赢优化营商环境这场硬仗。决议要求,一要进一步厘清职责,做到职权明晰,尤其是对管理的空白地带、交叉地带,要明确到位;涉及多头管理的工作,要逐一分解到职能部门,防止推诿扯皮;二要进一步强化监督。市人大常委会将根据社会的反映,对问题较多、群众反映强烈的国家机关和部门,常态化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工作。三要进一步跟踪问责。市监察委员会要设立营商环境问题监督举报电话,对于企业和群众投诉,要及时立案、及时调查、及时查处。

持续监督 推动整改

亮出“法律巡视”之剑,督促拿出整改之策。当前,执法检查已进入最为关键的整改落实阶段。谢天学在市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闭幕会上强调,“市人大常委会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严格按照优化营商环境决议的要求,扎实做好执法检查‘后半篇文章’,持续跟踪监督,一抓到底,推动问题整改到位。”

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闭幕后,市政府立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方案。要求正视问题,刀刃向内,立即开展自上而下的整治行动,狠抓整改落实,优化再造业务办理服务流程,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各责任单位聚焦存在问题,迅速制定方案,建立整改台账,相关事项对照全国最佳实践、全省最佳实践和我市表现,明确整改目标、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全面开展整改。共制定一个总指标整改方案和21个一级指标整改方案,其中8个被质询单位针对各自存在问题和承诺事项办理,共制定整改方案12个,明确任务85项,整改措施207条。

据悉,目前各类问题整改工作进展顺利。在开办企业流程、耗时、费用问题以及办理建筑许可等问题方面,各有关单位已经完成或即将完成整改;在供水问题方面、获得用气方面,各有关单位基本完成问题整改;在获得信贷方面,各有关单位已完成大部分问题整改,剩余问题将在一个月内整改到位;在执行合同方面、政务采购等方面,各责任单位已完成所有问题整改;在招标投标方面,有关责任单位确定最迟一个月内完成整改……

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按照执法检查实施方案的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各专门(工作)委员会将及时了解、跟踪监督各执法主体的整改落实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将于2022年4月听取市“一府两院”相关整改落实情况的专题报告,专题报告将向市人大代表和社会公布。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