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小康路上看息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纪行”系列报道之七

临河乡:抓好民生项目 让农民过上“城市人”生活


□本报记者 周海燕 尹 斌

息县融媒体记者 余 江

区域竞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乡村振兴要在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关键就是要抓好民生项目。

11月17日,记者从息县临河乡沿着两边种植着红叶李的乡村公路,径直走进被村民称为“花园式”的村庄——罗寨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造型别致民房,村部东侧50多亩的黄花梨果园与西侧种有广玉兰、桂花树、红叶李等花木的村民文化广场相互呼应。如今的罗寨村,一天比一天漂亮,整洁美丽的村文化广场,已经成为村民们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说起“花园式”村庄,变化最大的是村里家家户户用上了天然气。

“真没想到我们世世代代靠烧煤烧柴取暖做饭,现在俺们农村人也能用上干净的天然气了。既便捷又省钱,关键是还环保。”村民冯娜对于生活的变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据悉,为让村民早日用上方便、清洁的燃气,该村与息县中燃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合作,2018年5月引进天然气,2020年8月开始施工建设。如今,罗寨村每家每户都用上了天然气。息县中燃公司采用LNG液态天然气工艺,以每立方3.5元的价格提供给村民使用。运输罐车不定时往站里添加燃气,加一次可用3个月。

“你看看,从炉子到外面,安装了燃气报警器和切断阀,当燃气泄漏达到一定浓度时会马上报警并自动切断管道天然气,保证用气安全。”罗寨村党支部书记徐明会带着记者走进村民厨房并指着燃气灶说。

“太方便了!想啥时候用就啥时候用,再也不用换煤气罐了!”临近中午,罗寨村72岁的李大娘打开燃气灶、抽油烟机,一边炒菜、一边煮面,并感叹说,“过去冬天烧煤块,煤烟重、灰尘多,灶台一天要擦好几遍。现在用天然气,干净得很。”

村民田立青算了一笔账:“我家9口人,以前做饭一个月用一罐液化气,得100多块钱。有时候家里来客人了,正炒着菜就没气了,很着急。现在用上了天然气,一个月才几十块钱,便宜多了,做饭、炒菜比以前方便多了。尤其是家里老人,换煤气时搬运煤气罐很不方便,也不安全,现在这个难题解决了,俺们在外边上班也放心了。”

谈起村里天然气项目建设落地该村的过程,市发改委驻该村新老第一书记陈明强、祝志杰都深有感触:“由于受罗寨村地处偏远、地势不均以及管网铺设不便等因素影响,加上群众接受有个过程,村民现在能用上天然气确实不易。”

抓民生项目就是为群众办实事。临河乡始终坚持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发展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落实民生政策统揽农村工作全局,按照“民生项目为王”原则,不断推进民生项目建设。一方面,实行专班推进,分管班子成员牵头、职能所站负责,明确工作任务、时间节点、程序步骤、奖惩标准,确保每项民生项目落地。另一方面,邀请县质检、监理全程参与项目建设,确保每一项民生项目工程质量。同时,实行项目责任分工制,确保人人肩上有责任,个个身上有任务,形成了分工明确、团结协作的合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相衔接的工作格局。据悉,该乡15个行政村已经全部实现村村通、户户通自来水;已全部完成881户危房改造任务。去年统筹整合资金2731.34万元,涉及19个项目,已全面高效落地。

行百里者半九十。“回顾脱贫攻坚以来的奋斗历程,临河乡的变化不仅是日新月异的乡村面貌,我们还深深感到,民生项目大于天。今后,我们将继续在省委、市委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主线,同心协力、锐意进取,为临河乡繁荣发展与和谐稳定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以优异成绩实现乡村振兴。”该乡党委宣传委员周艳如是说。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