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新县人


编者按:2021年10月15日至17日,河南省杂文学会、信阳市杂文学会、信阳日报社和新县县委、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河南作家新县行”采风活动。来自全省的20余位作家及新县的40多位作者参加活动。三天走访,令作家们感触良多。瞻仰众多红色遗迹,令作家们感受到大别山儿女的英雄气概,深深认识到革命胜利果实的来之不易;多个美丽乡村的踏访,又令作家们深切感受到大别山的全新蝶变,感受到大别山人民在新时代的新生活。现开辟“河南作家新县行”专栏,精选其中优秀文章,以飨读者。

岳建国

我在大河报工作期间,有一位姓杨的同事令我刮目相看。他说他来自大别山深部的小县,名叫新县,但他全身上上下下、内内外外却没有一点深山人的内向和狭隘,而是能说会道,聪明能干,风趣幽默,特立独行。最让我意外的,是他写过一篇关于王小波的文章,条理不紊,逻辑清晰,把王小波与其他同时期作家的不同和特点讲得非常准确,无懈可击。他讲起家乡的红军人物和故事,也有他独特的一面,哪怕是最著名的人物和故事,只要是公开报道过,他一概不讲,只讲大家都不知道的,而且能讲几十个。他说,那些被县志漏掉、他亲耳从事件经历者口中听到的故事,能写一本书。我劝他写下来。当时我很不明白:在那么偏僻闭塞的深山县,一个文化氛围不可能浓厚、教育不可能发达的地方,怎么可能产生这样一个人!上次在新县开笔会,匆匆看了几个红军的景点就走了,参观的范围很小,那时候还不时兴古村古镇旅游,我对姓杨的那个同事的不解一直是一个谜团。

这次参加笔会刚进入新县,我隔着中巴车的玻璃看到了路边一个高高的广告牌子上写着一行字:“视山如父、视河如母、视林如子”,我立刻把它记录在手机记事本上。虽然主题是并不新鲜的环境保护,但它与我以往看到的相关标语、广告相比,它的构思非常新颖,既有古文的底蕴,也有传统诗歌的形式,更把山、水、林的相互依存和自然共生关系,上升到人类世界的血缘关系,即把中国人特别重视的家庭伦理观念赋予其中,让我反复回味、咀嚼、赞叹。当时我想:这个偏僻的深山县,怎么会有这样高超的广告策划者?

笔会的接待人员,提前几天就把所有参加活动的杂文学会会员、当地领导和后勤工作负责人的名字、电话、所住房间、用餐楼层、会议室地点以及精确到每日每时每刻的采风活动等内容都写得清清楚楚,最后还附上三天内的天气预报!思维如此周密、工作如此细致,令我感动。到了笔会食宿的地方,我看到的前台服务人员,各个端庄大方,热情而不过度,殷勤却有分寸,自然得体,彬彬有礼,又给我留下“新县人不像深山人”的印象。

在一个名叫毛铺的古村内,有一个不大的个人书法展览馆,我一进去,立刻惊呆了,那些作品绝不是用“还行、很好、不错”等词语可以形容的。我没有练过书法,但我根据对其他艺术种类的理解和自己的直觉,认定这位新县书法家的作品完全可以用“超凡脱俗、炉火纯青、具有大家之相”来形容。随行的朋友们也有这种感受。

在一个叫作田铺大湾的村子里,开办了为游客服务的许多农家宾馆。沿着小巷走过,两边小宾馆或小商店的名字让我多次驻足欣赏,如“时光老舍”“乡村驿站”“云隐人家”“不秋草”“屋堂”“非童年勿入内”“串门与碰瓷”“邮点意思”“李雷碰上韩梅馆”等,一个比一个标新,一家比一家立异,全无俗气老套之感,有的出其不意,有的故弄玄虚,有的离“题”万里,有的成语新编,有的时髦前卫,有的文雅如诗,一句话:“语不惊人死不休”,他们绞尽脑汁、穷尽智慧,尽力用文化的手段让店名刺激和引诱游客的目光,把他们拽入自己的客栈。

其中最值得费点笔墨的是“李雷碰上韩梅馆”这个店名,它以“故事感”或“戏剧情节”作为噱头,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一对著名男女人物的邂逅之处?店主男女老板的初恋之地?完全凭空杜撰的爱情传奇?总之,它让客人产生了进入店内探个究竟的欲望。这种故意制造传奇故事的手法,是一种非常高明的商业策划。我们看到,各家传统小吃店内,都有自己经营的名吃的传奇来历,什么皇帝路过某店对这种食品大加赞赏了;名吃的发明人夜里做梦得到神仙指点了;某某古人经常吃这个食品百病不入活到100多岁了,等等。即使是世界级的知名企业或上市公司,也乐此不疲地制造和传播自己的故事。如腾讯公司塑造微信发明人张小龙“邋遢、懒散、自负、不守纪律、必须让马化腾亲自开车去接他才到公司开会”的“高人”“怪人”形象,等等。深山区小小村落的农民也懂这一套,而且玩得如此娴熟,更是令人费解!

最后,这些疑问的谜底我都知道了——信阳人有眼界、有文化、有教养、有本领,最初的基因来自路过这里的古代驿道和设立的驿站,最近的因素来自当地政府重视经济、教育和文化的结果,以前的文章已经提到,我在这里再细述一下有关驿站的文化价值。

路过新县的驿道属于中国南方的“水马驿道”,即顺着河流开建的驿道。在这个多山的地方,河流非常弯曲,在每一个拐弯的地方,必然制造一个小河滩,在缺少平原的地方,这是唯一最适合建造村落的地方,古代的驿站当然也会设立在这样的地方。由于通过科举考试后被录用、有文化的官员们不得不外出做官、异地调任,由于见多识广的四面八方商人和游客也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带着各种本领和使命来来往往在这里汇聚。陌生的人们三三两两在一起休息、喝茶、饮酒、住宿、观光,彼此述说感受,互相介绍自己的旅途见闻和家乡的乡情,交流信息和思想,在没有报纸、缺少书籍、绝大部分人是文盲、交通不方便、信息传递缓慢的那个时代,古道驿站就是一个信息、文化和思想的交换中心,它像古代欧洲的各大海港一样,是孕育伟大思想和各类高人的温床。

“融合”是世界上任何文明产生的主要条件,深山独居户内绝对不会产生大思想家、发明家。古驿站内发生的有趣轶事及官员、名人、高人们带来的外省信息和新鲜的见解及思想,都会被当地在驿站当差和做仆人的人听到,然后在当地村落里传播开来。于是,当地山民的眼界延伸了,胸怀宽广了,文化水平和看问题做事情的能力提高了,知道“书香门第”的重要性了,有钱的富人都尽力让子弟接受教育,参加科举考试,中了举人后做官,告老还乡后又反哺家乡——在老家买地置房,把城市、官场的礼仪和修养带回来。他们往往还主持地方志的撰写,订立村规民约等。这种不断浓厚的文化氛围影响和重塑了新县人的性格,改变了他们的风俗习惯以及精神和气质。这种氛围必然一代一代地往下延伸。这,就是身处深山的新县人如此“有文化、有教养、不像深山人”的重要原因吧!

作者简介:岳建国,南阳市西峡人。退休前在大河报评论部工作,现任河南省杂文学会常务会长兼秘书长。共发表作品300余万字,出版杂文、随笔、专著十本。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