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房家莹:念好“养鱼经” 跃进致富门


□本报记者 余 江

“你看,这里面的鱼多肥!已经长成了,明天就要捞上来送去武汉白沙洲批发市场了。”昨日,记者在息县陈棚乡张塘村汪湖水库南岸的汪湖生态渔业合作社见到房家莹时,他正在喂鱼。

湖中鱼儿欢腾、水花四溅,房家莹脸上乐开了花。聊起他的生态养殖经,房家莹微笑着说:“到目前我已养鱼27年,这27年里我就养这种野生鲫鱼,其他啥事也没干!”

今年55岁的房家莹,家住息县陈棚乡张塘村,是息县汪湖生态渔业合作社理事长,也是市县两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2009年,由房家莹牵头成立的汪湖生态渔业合作社被列为息县特色农业人才基地示范点,常年开展生态渔业养殖培训。

房家莹介绍,他16岁开始建立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卖过种子农药,搞过农技咨询。他所在的村离汪湖水库很近,1993年,看到汪湖水库养殖户像割韭菜一样换了一茬又一茬,年年养、年年赔,很多水面都在撂荒,心里很不是滋味,决定自己来“蹚蹚这浑水”。

最初,房家莹养鱼技术尚不熟练,只承包了40亩滩涂养鱼,产量并不高,盈利也不多。为了提高产量,他专门到上海水产大学进修学习养鱼技术,总结经验,逐渐摸出了门道。

随着养殖经验的日益丰富,规模不断扩大,房家莹的养殖效益越来越好,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鱼专业示范户。

问起其养鱼跟别人有什么不同。房家莹说别人养鱼,讲究一个“利”字,施肥不断。而他注重把水生态放在首位,始终坚持“三不”原则,即不施肥、不打药、不投饵。全部采用豆粕、麦麸和玉米粒压榨而成的饼投喂。

“春夏秋三季都要每天水温检测,确保18℃,投喂、增氧;每周对鱼的健康情况进行监测;每月对水体进行检测。现在养鱼要懂植物学、动物学和微生物学,更要懂物候学,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房家莹饶有兴致地说。

如今,整个汪湖库区已成为一个大的生态养殖场。房家莹就承包了300亩滩涂,主要精养鲫鱼,年产高规格生态鲫鱼达7万斤至10万斤,育苗5万斤至7万斤。他还带领合作社将汪湖养殖资源整合,变一季集中销售为一年四季天天销售,既保证了市场需求,又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吸引80余户村民醉心养殖,技术辐射总面积超过3000亩。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