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云飞
金桂飘香之时,有幸翻开了余多年集报剪辑之第18册,映入眼帘的《双柳镇记事》提醒了我。原文作者赵主明(市政协原副主席)于1991年8月29日刊登在《信阳日报》第三版的文章,屈指已时隔30个春秋。文中记载了双柳树镇当时出现的两桩事。一、双柳乃豫南名镇,源于该镇白鹭河边长存一棵同根双干的大柳树而得名,1995年我去过几次双柳,曾见到过这棵柳树。就在这河南岸,人工造林由于管理到位,很快成为一片郁郁葱葱的杂交杨树林,一时间名声大震,令人欣喜。二、就是有一个机械厂的工艺品车间,几经科研改革,生产的工艺品超凡脱俗,不久该厂经营兴旺,一时间成为该镇的又一明珠。而时下的双柳树镇真正了不起的应该为该镇涌现的一位农民杰出人物——全国道德模范黄久生先生是也。
黄久生是一位地地道道农民的儿子,自幼丧母,靠吃百家饭长大成人。有幸遇到改革开放的东风,他能及时走出去打工挣钱,并且一发而不可收。到20世纪90年代,黄久生已成为双柳树镇打工致富的名人。用黄久生的话来说,他感谢党、感谢政府的好政策。他致富不忘本,报答父老乡亲的养育之恩。最早他就主动赡养本组本村本镇的孤寡老人,一直承担,由少到多,最后扩展到700余人的五保户赡养。每年春节给五保户送肉、提油、拎新衣,他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七百位老人共同的儿子”,大家被他的精神感动着,对黄久生给予极力赞扬。时至党的十八大,黄久生已光荣地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道德模范人物、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还被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农民工党支部成立,他被推选为书记。值此间,我写下了《敬老模范黄久生》一诗赞曰,“七百老人一盏灯”,此诗很快发表于2014年3期《河岳诗词》、信阳市《枫叶诗选》等报刊,并选入我的第四本诗文集《贤岭吟松》中。
有一次我带家人到浉河区天伦广场闲游,竟在“信阳好人广场”这里目睹到树立的黄久生等大批好人的形象,并兼听游人赞誉黄久生坚持20余年是真正的爱民所至。于是我又写下赞“信阳好人广场”的七律诗。今年5月上旬,我又去了一趟潢川采风,并写下《辛丑潢川行》七律一首,其中有诗句“双柳英模宣党史”之句。当时我是采用了超前的手法。好事为真,不久之后,黄久生在北京参加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返豫后就在各地传达学习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令人鼓舞。7月下旬,河南突发汛情、疫情,黄久生义不容辞,第一时间购买救灾抗疫物资达300万元,又闻郑大一附院受灾严重,捐款100万元帮医院灾后重建。汶川地震、疫情防控、抗洪救灾,不管哪里有困难,他都不缺席,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由此足以证明,如今双柳树镇斗转星移、人杰地灵!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