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璇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庆祝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因库,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承载着催人奋进的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是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加强党史学习教育,重在发挥红色基因库的育人作用,在红色文化资源提取提炼、转入转化、融通融合上下功夫,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让革命精神永葆活力、彰显威力。
注重提取提炼。红色是血与火的颜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亮底色,历经百年沧桑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红色文化作为一种重要资源,既表现为外在的遗址遗迹,又体现于内在的精神标识。红色文化不应是停留在过去的历史,而应该成为当代人的集体记忆。成为当代人的集体记忆,不能是纯粹的历史回顾、朴素的历史追忆、简单的历史评析,而应该作为一种价值符号的传递,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深化深刻,变为厚重的历史传承、深邃的价值传递、强劲的力量传输。百年大党,风华正茂。解读百年大党的精神密码,需要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积极推进红色文化资源研究阐发,对红色文化进行提取提炼、复活复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系统释解红色文化的历史渊源、历史事件及其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影响,在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中解寻精神密码,把红色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红色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增强红色文化对现实的解释力和实践的引导力,释放红色文化资源育人育心、铸魂固本的价值效应,引导人们从红色文化中汲取信仰的力量、真理的力量、道义的力量、智慧的力量,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走好人生之路。
注重转入转化。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因库,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不懈奋斗遗留下来的宝贵见证,不但反映共产党人成就民族大业时的历史环境,更体现了我们党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民生情怀与艰苦朴素、积极进取的优良传统,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物质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在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堂时说:“我每次到革命老区考察调研,都去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就是要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深刻阐明“三个怎么来的”这一论断的历史逻辑和现实意义,就要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用党的光辉历程鼓舞人、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引导人们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夯实信仰之心、忠诚之心、赤子之心,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诚实践者。同时,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还需要着力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价值属性,不断提升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附加值,特别要抢抓国家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的大好机遇,加强史料搜集整理,全面摸清红色文化资源的存量、分布以及可开发利用价值,对红色历史、红色精神、红色遗产的保护性开发利用等进行基础理论研究,修好“红色家谱”,讲好“红色故事”,守好“红色宝库”,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精神永放时代光芒。
注重融通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于红色文化资源,我们既要注重有形遗产的保护,又要注重无形遗产的传承,大力弘扬红色传统。”作为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提供了无可辩驳的实践依据,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最真实的党史”“最生动的教材”。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发挥红色基因库的育人作用,需要大力推进红色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极构建宣传教育、新闻、出版、理论传播、影视网络一体化联合开发渠道,推出更多更好的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红色文艺精品,给人们以情感上的滋养、道德上的教化和价值上的引领,让红色文化释放出更大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采用不同群体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铭记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在耳濡目染中增进红色精神认同和实践养成,让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代代相传,激励人们奋发有为,建设美丽家园,告慰革命先烈。尤其需要妥善处理好红色文化资源过去与现在、当下与未来的关系,既向内看又向外看,既向前看又向后看,全面保护、整合配置、创新优化红色文化资源,实现红色旅游、扶贫开发、文化熏陶、生态休闲等同步发展,既促进红色资源的增量,又实现红色资源的共享,既发挥其经济效应,又彰显其教育功能,让红色文化从“沉睡的记忆中”走出来,在“今天的阳光下”闪亮炫彩,为国家发展凝心聚力,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为社会进步成风化人。
(作者系中共平桥区委党校副校长)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