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笑妍 伍星宇 胡文进/文 陈世军/图
罗山县地处河南省南部,南枕大别山,北依淮河水,是著名的大别山革命老区县、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总面积2077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3个街道、305个村(社区),总人口77.6万人,农业人口63.8万人,共有97个贫困村,20816户、71402名贫困人口。
2016年以来,罗山县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等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责任导向,下足绣花功夫,抓实、抓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真正使贫困群众“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劳有所得”“业有所成”“老有所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5月9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罗山县等33个贫困县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全县9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了贫困序列,71402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年底的10.1%降至零,实现了绝对贫困动态清零。2020年前三季度,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89.7元,增长5.6%,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教育、文化、卫生等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扛稳“一个责任”,攻坚战力强起来
罗山县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战场作为第一考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书写美丽华章。
攻坚体系日趋完善。罗山县委、县政府对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负总责,县委书记、县长负第一责任,全面厘清县处级领导干部、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县直行业部门负责人、驻村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的责任。同时,着力健全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形成了“上面有人管、中间有人抓、具体有人干、全体党员干部齐参与”的工作格局。
指挥调度统一高效。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县不断调整充实脱贫攻坚指挥体系,创新工作举措,形成了全覆盖精准指挥网络体系。建立“5+3”专班工作机制,成立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5个工作专班、干部作风优化提升等3个保障小组,齐心协力抓脱贫。成立脱贫攻坚14个重大专项工作组,每组由一名县处级领导牵头,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分析研判形势,着力解决问题,强力推动各项脱贫攻坚重大专项工作。建立乡级周调度、县级指挥部办公室周例会、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专班会、政府“双周例会”、脱贫攻坚推进会等指挥调度机制,定期协商、统一调度,研究部署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办法措施、推进计划等,谋划实施了“解难题、防返贫、促就业、奔小康”“清零行动”“昼访夜谈”“大宣传、大帮扶、大整治、大提升”等系列活动,为实现脱贫摘帽提供了有力抓手。
精准帮扶成效显著。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该县选派帮扶责任人6690名,每名帮扶干部直接帮扶1户至5户贫困户,每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每户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实现了帮扶全覆盖。成立201个村级脱贫责任组,组建287个驻村团队,派出驻村工作队员663人、驻村团队队员2334人,实现了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脱贫任务较重的非贫困村全覆盖;选派驻村第一书记217名,坚持“五天四夜”工作制,长期坚守扶贫一线,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以优良作风诠释责任担当。
双向激励激发干劲。该县整合督查巡查组、考核评价组、巡察办等力量,每月开展一次常态化集中督查,发现问题以提示函形式交办县处级领导,督促问题整改到位。主动邀请市派综合督查组督查工作,重点督查脱贫攻坚责任、政策落实情况,督查结果第一时间通报,并存档备案。严肃工作纪律,出台了“八条纪律”、考评办法,加大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力度,以强有力的执纪问责倒逼工作落实。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在脱贫攻坚战场选将,仅2019年就提拔重用54名在脱贫攻坚一线的优秀年轻干部。
聚焦“两个精准”,脱贫质量高起来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罗山县坚持以精准识别为基础,以精准投入为支撑,以精准退出为目标,着力提升脱贫攻坚工作质量。
识别退出更加精准。该县先后多次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活动,组织县、乡、村三级干部进村入户,统筹考虑收入红线及“两不愁三保障”等标准,对2014年以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再识别,对所有行政村逐户逐人排查,有效提升了贫困人口识别准确率。规范识别程序,认真把好对象条件、民主评议、对象公示、监督检查关口,不漏一个步骤、不少一个环节,确保程序合规、结果真实。同时,严把退出关口,按照民主评议、核实认可、公告公示“三步走”程序,不折不扣落实“四个坚决不能退出”“五个慎重退出”要求,严格甄别脱贫人口,确保贫困户退出程序合规、群众认可。
资金项目更加精准。该县持续加大扶贫领域资金投入力度,全力以赴保障脱贫攻坚刚性需求。2016年以来,全县投入各类扶贫资金58.38亿元,其中县本级投入11.58亿元,共实施扶贫项目2056个。科学谋划扶贫项目,完善扶贫项目库,坚持“一户一策”、到户到人,集中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在饮水、渠、路、增收、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问题,使得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极大改善。
拓宽“三种渠道”,群众钱袋鼓起来
5年来,罗山县紧紧围绕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目标,积极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全面消除疫情影响,确保所有贫困群众都有一项以上稳定增收措施,形成了多元化增收格局。
做大做强扶贫产业。该县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扶贫产业,建成“多彩田园”示范工程121个、扶贫车间20个、光伏发电54座,辐射带动贫困群众3万余人次。聚焦稻渔、茶叶、花生、油茶、弱筋小麦等特色产业,出台产业发展扶持意见,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大力扶持特色产业,并为种植农户购买种养保险,免除群众后顾之忧。积极完善产业链,健全销售网络,建成小龙虾简易交易市场,推介引导10余家大型经销商落户罗山,形成从种养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目前,共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5万亩、花生种植面积12万亩、弱筋小麦种植面积10万亩、油茶种植11.6万亩、茶园30万亩,全省“四优四化”花生高效种植模式现场观摩会暨产业发展研讨会、全省稻渔综合种养暨“四优四化”优质水产品专项产业扶贫现场会在罗山县召开。依托丰富的红绿旅游资源,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大力发展历史文化游、观鸟休闲游、红色圣地游、生态观光游、乡村度假游,丰富旅游业态,实施彭新、莽张田园综合体等农旅融合项目14个,实施1号旅游公路建设,打造“董寨—灵山—何家冲”精品旅游线路,完善带贫机制,将贫困群众纳入旅游增收链条。面对疫情影响,成立服务企业和项目复工复产工作专班,协调生产资料调运,做好企业防护指导,开通企业复工复产“绿色通道”,保障企业平稳有序开工生产;出台27条支持企业复产复工政策措施,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强化企业用工保障,切实将疫情对企业影响降至最低。积极开展消费扶贫,在做强品牌、搭建平台、畅通渠道上做文章,提炼何家冲豆腐、大肠汤等为代表的“罗山八珍”,打造“田之堰”直供省直机关食堂品牌。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畅通消费扶贫渠道,全面拓宽农产品销路。
转移就业持续发力。该县坚持把服务群众转移就业作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抓手,建立务工精准对接机制,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劳务协作,采取分散和集中接运方式,有序输送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一万余人,实现“出门进车门、下车进厂门”。落实外出务工奖励政策,按照省外、省内县外、县内务工3个标准,每年分级发放外出务工交通补贴1000余万元,鼓励贫困群众外出就业脱贫。首创幸福工程队,全力打造农产品销售、务工信息服务、返乡创新创业服务“三平台”,通过组织培训、定制定岗、合理安置等方式,集中解决5824名贫困人口务工就业问题。完善创业担保贷款和就业补贴政策,支持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众就业创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70万元,促使3860人返乡创业,创办经济实体1347个,达到了创业致富一人、带贫一片的良好效果,最大限度缓解了疫情期间就业压力。深度挖掘县域内就业岗位,开发扶贫爱心服务、生态护林等岗位7295个,招录贫困群众上岗就业,定期获得岗位工资收益。金融助推效果明显。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逐村逐户摸清贫困群众贷款意愿、用途,简化信贷审批手续,缩短贷款时限,提高户贷户用比例。目前,共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13亿元,带动6170户贫困户增收脱贫。与省农信担保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将边缘户纳入小额信贷支持范围,为边缘户发展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增强自我“造血”能力。充分发挥金融扶贫助力扶贫产业发展作用,推荐符合条件企业享受金融扶贫贷款,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带贫模式,建立企业与贫困户长期稳定利益联结机制。全县共发放扶贫贷款5550万元,以统一供种、回收产品等模式带动2148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促进“四个提升”,乡村生活好起来
5年来,罗山县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全面提高医疗、教育、兜底、设施服务水平,从基本温饱到吃穿不愁,贫困群众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
医保体系日趋完善。在推进医疗扶贫工作中,该县逐步形成了符合罗山实际的“一免、两创新、五保障”医疗保障体系。“一免”是免收住院押金,在全市率先设置“一站式”结算窗口,困难群众持相关证件在28家县内定点医疗机构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直接住院治疗,无须交纳押金,全县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9.62%。“两创新”即全国首创出台了轻度慢性病门诊救助政策,救助病种覆盖所有慢性病,救助比例提高到90%以上,实现轻度慢性病贫困群众人手一张慢性病卡,持卡即可在县内享受免费拿药、免费就诊服务,该项政策有效填补了慢性病政策空白,并在全省推广;创新出台困难群众大病医疗专项救助办法,对患有大病且自费金额在1.5万元以上的困难群众实行专项救助,最大限度遏制因病致贫返贫现象发生。“五保障”是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医疗救助、政府财政补助五道医疗保障线。仅2020年,五道医疗保障线累计报销医疗费用1.9亿元,医疗报销比例达到94.51%。大力提升县、乡、村三级医疗条件,加强乡村医疗队伍建设,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全县所有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合格村医覆盖率、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均达到100%,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教育扶贫亮点突出。该县加大教育保障工作力度,切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加强教育信息系统与扶贫数据信息比对,开展建档立卡学生专项摸排活动,张榜公示受助学生名单,广泛接受群众监督,确保贫困生认定精准、资助规范,全方位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实施学校校舍维修改造、农村薄弱环节与能力提升工程等项目,不断改善县乡办学条件。创新以“包保、核查、联防联保、辍学劝返、转学对接、送教上门”为主的控辍保学6项机制,全县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充分发挥职教助力脱贫攻坚作用,创新开展“一周一村、送教下乡”精准脱贫技能培训,培训经验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
兜底保障不断强化。该县坚持完善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特殊困难群众救助等保障性扶贫政策,打牢兜底救助基础,充分发挥保障救助作用,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扩大城乡低保政策覆盖面,新增低保对象3999人。全面落实城乡低保政策,集中救助“鳏寡孤独痴残”六类重点人员,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实施临时救助、孤儿救助、残疾人救助,有效缓解特殊困难群体生活压力。人居环境更加宜居。多方筹集资金,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全县维修建设公路总里程达1409公里,实现了行政村道路硬化率100%、农村客运覆盖率100%、邮政和物流覆盖率100%。全面落实住房保障政策,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清零行动,改造危房15132户,实现应改尽改,确保“住人不危房、危房不住人”;打造易地扶贫搬迁亮点工程,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20个,搬迁群众841户3049人,住房建成率、搬迁入住率、拆旧复垦率均达到100%,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代表河南省接受国务院扶贫办检查,得到高度评价。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积极开展饮用水水质检测,保障群众饮水安全。维修改造农村电网,免费安装数字直播卫星户户通,建设文体广场254处、农家书屋298处,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运维管理体系、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工作,健全长效监督检查制度和日常管护机制,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农村生活污水乱排放管理、行政村公共厕所占比均达到100%,各类生产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率86%以上,乡村环境更加宜居。
取得这些成果来之不易,美好的未来更需要努力奋斗。下一步,罗山县委、县政府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更好”殷殷嘱托,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凝心聚力,主动作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加快建设“四个罗山”,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