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明
从去年12月24日起,铁路部门在京沪高铁、成渝高铁的部分车次试点“静音车厢”服务。旅客购买车票时,如需要“静音车厢”服务,可自愿选择购买“静音车厢”车票。乘坐“静音车厢”的旅客,需遵守“静音”约定。
公共场合禁止喧哗,一直以来就是最起码的道德准则,但很多时候,对于这一道德准则的遵守,往往主要靠个人自觉。更何况,公共场合禁止的只是“喧哗”,除喧哗外,还会有人制造各种各样的动静。毕竟,旅途漫长,一部分群体需要通过娱乐活动或者聊天的方式来消磨时光。只要没有违背法律法规、公序良俗,就难以被明确禁止。
不过,在高铁的密闭空间内,任何声音都会被放大,有人能接受,就有人会感觉烦躁,喜好安静者与喜好热闹者之间难免因此产生一定冲突。尤其是对安静或热闹有着强烈诉求的人,更容易站在矛盾对立面。出于这样的现实考虑,高铁“静音车厢”应运而生,值得肯定与点赞。
高铁“静音车厢”的出现,尽可能在有限的条件下,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元化需求,避免在局部空间引起不必要的矛盾,这是文明的体现。“静音车厢”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些人试图制造喧哗的冲动,但至少是一种积极的督促与引导。社会风尚的形成是需要一些时间的。但不管怎样,有引导总归是好事。高铁“静音车厢”的设立,是社会更加文明、进步的写照。作为个体,我们乐见这样的变化。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