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大别山飞出的“文化名人”


雷胜珍

今年65岁的周百义是信阳商城县人。他从青少年时起就开始创作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后到武汉大学读作家班,到长江文艺出版社先后任编辑、社长及长江出版集团总编辑、上市公司副董事长。先后出版了包括小说集、报告文学集和出版理论研究的专著共十五种。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时,他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新中国60年100名优秀出版人物”和“60年60名优秀编辑”,2014年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文化名人”称号,并荣获国家级的“韬奋出版奖”。

周百义出生于大别山区金刚台脚下的一个小山村里,自幼跟着任小学教师的母亲一起,历经农村艰苦生活的磨炼。小学毕业后,只上了一年“农业中学”就辍学下放到生产队劳动,与母亲一块学做农活。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学会了犁田、钯地、打场等一应农活及打石头、养蜂、榨油等技术,也因家庭出身地主,父亲被打成右派,受尽了别人的白眼。岁月的苦涩铸就了他坚强不屈的性格和乐观向上的心态,生活越是艰辛,他越是砥砺前行。在涂白玉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他利用劳动间隙观察和创作,把家乡的革命历史、美丽风光写成诗歌和散文,发表在地区和省里的文艺刊物上。他被公社选拔到余子店小学任代课教师后,珍惜时间,发奋读书。他一边教学一边如饥似渴地读完了当时能够找到的文学作品。经过几年的刻苦努力,他这个只有小学毕业文凭的青年成长为全县一个小有名气的业余作者。

1977年8月,全国恢复高考,鼓励有志知识青年积极报名,得到这个消息,周百义的心里顿时升起希望的火花。1977年12月8日,是他终生难忘的一天,他和乡友们同赴考场。在写《我的心飞向毛主席纪念堂》时,得心应手、一气呵成。他的作文得了93分,被地区作为范文印发。但终因没上过初高中,数学得了零分,他与大学失之交臂,后被录取到潢川师范学校。他的作文,连续几年成为高考辅导的范文,他本人因此成为众多中学生和社会知识青年学习的榜样。

进入潢师后,他勤奋努力,成绩优异,毕业时留校任教。不久又被选调到潢川县委宣传部,后任潢川县文联主席。这期间,他一边工作,一边创作,多篇文学作品见于知名报刊。1985年,武汉大学面向全国破格招收创作成果丰硕的青年作家,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武汉大学,开启了他新的人生篇章。

1987年武大毕业后,他被学校推荐进入长江文艺出版社工作。他热爱编辑工作,甘心为作者服务,并运用自己从事过文学创作的优势,帮助作家提高作品的质量。他当编辑时,编辑了一系列有影响的图书。如曾编辑了二月河先生的长篇历史小说《雍正皇帝》(三卷本),后又策划出版了十三卷《二月河文集》,接着又编辑了熊召政先生的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四卷本),此书斩获了第四届茅盾文学奖。1992年,因为突出的业绩,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将他调去担任出版管理处主持工作的副处长。1995年,他回到长江文艺出版社当社长。经过他及全社员工的十年拼搏,一个当时在全国排名居后的地方文艺小社,发展成为全国文艺出版社的排头兵。2004年,他出任湖北省出版集团总编辑,主抓整个出版集团的编辑业务工作。工作之余,他撰写了《出版文化的守望》《书履留痕》《书业行知录》等三本专著。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周百义临近退休前夕,组织上考虑到他的实践经验和领导能力,决定由他牵头带领一个团队负责编纂出版1600册的《荆楚文库》。此项文献整理出版工程是湖北省有史以来最大的文化项目,省委书记和省长亲自挂帅,担任工作委员会和编纂出版委员会主任。项目集中全省的专家学者负责整理,省财政全额资助。目前这项工作已经推进了5年,已出版图书近300册。与此同时,他还在一直担任湖北省编辑学会会长,组织全省的编辑开展业务交流和出版研究,兼任三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工作之余,他坚持写作,每年发表二十余篇文章,有些文章被《新华文摘》等报刊转载。 “余热未尽时,老骥不歇鞍。”目前,他仍在带领湖北全省的编纂出版队伍,全力推进被人称为“湖北《四库全书》”的出版文化工程,决心利用有生之年,为当代及历史留下一笔厚重的文献资料。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