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长喜)记者昨日从市市场监管局获悉,截至11月底,我市每万人口拥有发明专利达到0.89件,有效商标注册量达到36145件。
据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促进科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我市积极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重大战略部署,主动对接全市企业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发展需求,有效引导企业高度重视、运用、保护知识产权,在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11月底,全市每万人口拥有发明专利达到0.89件,有效商标注册量达到36145件,中国驰名商标已有龙潭、文新、广义、华英、黄国等14件,地理标志商标已有商城筒鲜鱼、信阳毛尖、信阳红、商城黑猪、光山羽绒、潢川甲鱼等8件。
知识产权可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效益。据悉,2020年,我市知识产权部门主动推动中小企业质押获贷,探讨开发信阳中小科技型企业实际的知识产权质押、保证保险等金融产品。今年,已帮助我市7家科创型企业成功获得8笔1.144亿元质押融资贷款;注意引导社会知识产权管理,“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成功在信阳师范学院揭牌,更好地发挥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利用知识产权争取项目取得新突破,高校、企事业单位申报省级年度软科学项目8项,“信阳毛尖”正式入围2020年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跻身全国7个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之一,上天梯非金属矿管理区获批第三批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等。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