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行游九华山


尚 木

5月中旬的天气才刚刚热,恰又赶上个阴天,时而洒落点麻麻细雨,可谓天公作美。我们一大早出了酒店,在山镇街头吃了点美味的当地小吃,往山脚处乘索道上了九华山,一下缆车即饱览了云雾缭绕的九华山朦胧之美,心中越发生起了几分神秘与敬畏。

信步于山上的栈道,如履平地,正悠然自得地品山阅景。偶尔回顾,我惊奇地发现,有那么三两个人在游客队伍的后面,三步一拜,五步一叩。自己的内心瞬间肃然起敬。

过了一会儿,雾开日出时,远山近岭和峡谷溪涧一下子豁然开朗。远望九华山天街,依稀可见那流水般的香客人群中,有的肩挎香袋,有的手拿转经筒,像是要转走永生的轮回,又仿佛在寻觅什么似的。他们到这里或许都是带着一种虔诚的心来朝山的,这情景突然催促我迫不及待地向导游小鲁探问起了九华山的过去。

九华山古称陵阳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莲花而得名。它成为地藏菩萨道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一千多年来的僧侣与信徒朝圣地,缘起于新罗国僧人金乔觉的修道故事。

金乔觉于大唐开元年间来华求法,经南陵登上九华山,在深山僻静无人的岩洞内栖居修行。当时九华山为青阳县闵员外的属地,金乔觉向其乞一袈裟地建寺。闵员外见金乔觉是一个修行人,觉得几亩地或几顷都不成问题,何况说是一区区袈裟之地呢。闵员外毫不犹豫地慷慨应允。此时,只见金乔觉将袈裟轻轻一抖,袈裟越来越大,竟然覆盖了九座山峰。闵员外感到十分惊异,即知金乔觉非等闲之辈,定是得道之人,欣然兑现刚刚的诺言,将整座山奉献给金乔觉修建庙宇。从此,九华山声名渐起,来山朝拜的僧侣和香客络绎不绝。金乔觉圆寂3年后,肉身不坏,颜色如生。根据他的行持和众多迹象,僧众认定他即地藏菩萨的化身,遂建塔供奉肉身,尊称为“金地藏菩萨”。九华山自然成为地藏菩萨道场,声名远播海内外,并与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一起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听了导游的娓娓叙述,自己似与九华山又近了一步。只是觉得,我与九华山融入得还不够,与修行人的境界离得还那么遥远。

自古名山,都少不了文人的踪迹,诸多精美的诗文即可作证。唐末年间,诗仙李白曾数游九华山,目睹此山的秀美,便触景生情,怡然与友人唱和《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曰:“妙有三分气,灵山改九华”。由此,九子山改为九华山。而后,李白再吟九华山,“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成为描绘九华山之美的千古绝唱。九华山有他的美诗之后,文人墨客也纷纷踏至。于是,他们千里迢迢,艰苦跋涉地来到山中寻找各自的灵感,把优美的诗篇呈现至世人面前。他们中有婉约的低低吟唱,有豪放的高亢之音。“奇峰一见惊魂魄,意想洪炉始开辟”,这是刘禹锡的九华山;“一入深林去,人间更不回”,此为顾非熊的感觉;“九华如剑插云霓,青霭连空望欲迷”,此系柴夔的咏叹;“九华山色真堪爱,留得高僧尔许年”,这是杜荀鹤的感言。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九华山。

九华山的山像朵莲花,周围是花瓣,中间是莲心,来山朝拜的人要感受这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须登至天台峰才看得更清楚。上天台峰时,一步一步地走,有些地方路窄难行,对于走惯山路的我来说,难一点是并不可怕的。听导游说,到九华山的人,如果没有上天台峰等于没有来过,就如同到上海没有去外滩,到北京没有去王府井一样。一路缓着劲儿地走,一路喝着友人赠送的极为金贵的“金地茶”(九华山独有的佛茶)水,又一路欣赏着奇美的山景,慢慢累积着不一样的感觉,这样的行旅何乐而不为呢?午后时分,我终于站在了九华山的花瓣上,眺望山下,那不远处的长江如白练一般,从这头到那头,贯穿着中华大地的心脉。从上而下,人却是那样的微不足道,无法辨析,向上已没有山头,人仿佛要与天相接似的。再静下来看看我们自己,感觉是那么的渺小……

次日下午,是小雨后的晴天,我们特意瞻仰了位于九华山脚处的地藏菩萨铜像。整个铜像连底座高155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高的佛教造像。此造像为比丘像,右手持锡杖,左手持摩尼宝珠,面向西北方,端庄慈祥,以示“昭示众生、国泰民安”。露身铜像高99米的寓意与九华山99座大小山峰、金地藏(金乔觉)享年99岁相一致。在大佛铜像前谨行拜礼的那一刻,笔者的心灵异常宁静,十分虔敬,默默祈颂我们的祖国文明富强,亦祈愿自己的亲人好友安康吉祥!

当日夜晚,我们就宿在一家名为“半山民宿”的徽式小宅(店主姓闵)。入夜,宅边的小河溪流淙淙,哗哗轻吟;院里院外不知名的各种虫唱隐隐有声,时而又有迟归的小鸟的一两声啼鸣划过夜空,使住处愈加地显得寂静,令你心境无比的安宁与滋润。一个大通觉醒来,清晨的屋外,那清亮而甜润的鸟语已声声入耳。离开时,我禁不住又回看了一下那清秀的九华山,试图把对它的美妙感觉珍藏于记忆的深处。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