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党建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协商“零距离” 连线更“连心”


——市政协“实施回归工程,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双月协商视频会侧记

□本报记者 王凌云

10月30日,信阳市百花之声北二区一楼多媒体大会议室内,一排“U”型协商座谈桌,因为多了长达数小时的隔空互动变成了“口”字型。市政协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在这里举行“实施回归工程,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双月协商座谈会,实现了政企互动、实时沟通。

此次协商,是在委员们前期深入深圳、东莞、珠海、上海等地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视频连线的方式探索网络议政新形式,实现了主会场信阳与上海、东莞两个分会场委员们进行远程“面对面”协商,在信阳市政协协商议政历史上尚属首次。

“在外信商是信阳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的潜在力量,打出乡情牌,用好家乡人,整合信商资源,凝聚信商力量,支持和引导在外信商返乡兴业,对推动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促进全市经济行稳致远,实现‘两个更好’具有重要意义。”座谈中,市政协主席孙同占表示。

主会场内,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人社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部分省、市政协委员和企业代表逐一发言,气氛活跃。

视频连线——东莞会场的市政协常委、信阳驻粤办副主任马骥:“我们在投资软硬环境上、各部门对回归工程的认识上、回归工程的质量上都还有待提升。建议进一步提高集聚区建设力度和管理水平,围绕主导产业,提升回归工程质量,比如在收集信息上下功夫,在密切联系上下功夫,在对现有企业主导产业链上的企业衔接服务上下功夫;树立回归企业榜样,评选十大回归工程项目等,帮助信阳221万人在外务工和创业人员‘圆上’回归梦!”

画面移动——同在东莞分会场的省政协委员、广东省信阳商会会长、广东天一美家家居集团董事长程一:“办事难、融资难、政策兑现难,是过去信阳营商环境的短板。我建议积极引导信商返乡创业投资于重点领域,让回归企业享受更加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做好项目要素保障,加大引导激励。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上要解决好土地、产房的确权认证;解决好园区硬件建设和物流问题;选配好懂经济、重实干的主管同志,提升管理水平!”

协商不止于议政、建言,发挥好各级政协组织优势和广大政协委员作用,共商回归大计,推动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更是“题中之意”。

画面切换——上海分会场内,上海市信阳商会执行会长、上海梦宁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守东表示:“当前产业转移的竞争,日趋激烈。信阳作为内陆城市,在投资政策环境上不占优势,打好在外信阳人投资家乡的‘亲情牌’是招商的主攻方。回乡发展,建设家乡是我们每个在外游子的共同心愿,上海商会将认真落实好此次协商会议精神,主动配合党委政府做好回归工程,为推动信阳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做出应有贡献!”

畅所欲言,热情不减。

省政协委员、民建信阳市委主委贾作平辛辣提问:“有人建议在信阳籍务工和创业人员集中区域建立‘返乡创业服务中心,让服务窗口前移,让企业家少跑腿,请问信阳能否落实?请市人社局解答!’”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根据政策和有关规定现场给予满意答复。

会场上,线上线下关注民生、关系发展;有问有答彰显民主优势、展现协商风采……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