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秀敏
笔者日前与朋友小聚,点菜时惊喜地发现,饭店推出了多种半份菜品,不禁为其倡导节约之举拍手叫好。
节约既是一种文明,更是一种美德。节约美德,自古倡导,代代相传。《墨子》中说:“俭节则昌,淫佚则亡。”贾谊有言:“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诸葛亮留下“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教诲,李商隐写下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诗句,《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流传至今。
然而,现实中餐桌浪费由来已久。这其中,国人传统的“面子文化”影响不可小视,“餐餐有余”成为讲面子、讲排场、体现热情的表达方式。除此之外,缺乏约束性措施和惩戒机制,也造成了管理缺位,监管者只能口头上倡导,对浪费行为不能及时、有效的制止。
“俭则智荣,奢则愚耻”。一个人有消费的自由,但绝没有浪费的权利。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人人躬行节俭,14亿人集腋成裘、聚沙成塔,那将是多么巨大的财富?反之,又将是多么巨大的损失?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米、每一张纸……节省的不仅仅是个人的财力,也是全社会的资产、地球的资源。在粮丰食足的今天,再提勤俭节约,既是让我们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的重要提醒,也是夯实粮食根基的深远谋虑,更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朴素表达。
积羽能沉舟,滴水可成河。如果人人从我做起,挥节俭之剑,斩浪费之风,那么一个社会也就离绿色富足不远了。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