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八月十五“打月饼”


章桂云

“十五月,圆又圆,打制的月饼甜又甜。嫦娥仙女来做馅,玉兔宝宝忙做皮,月洒银辉做封面,星光点点做提绳。”“月是故乡明,饼表思亲情!”“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一生之中,吃过很多种类的月饼,有豆沙的,火腿的,果酱的,可唯一能留在我记忆中的,还是母亲打的那个小小的月饼。

每年中秋节前几天,母亲就开始翻箱倒柜找打月饼的模具。母亲做吃食的家私很多,有做豆腐的架子,蒸卷粉的盘子,做年糕的蒸笼……为了让我们姊妹六个能健康长大,母亲吃了不少苦,也费了不少神,特别是为了拥有那个打月饼的模子。母亲不知在哪里见到了,硬要八级钳工的父亲给弄一个,父亲也有一双巧手,只凭着母亲的描述,他竟也能做出一个像模像样的月饼模具来。模具用上好的樱桃木制作,分上下两块,用活榫头连接,上面一块是平的盖子,下面一块有一个圆形的凹槽,凹槽里刻着盛开的荷瓣,边缘是桃花花瓣围着。母亲孩子似的拿在手里,左看看右看看,欣喜不已,可嘴上还挑剔这个花瓣不够圆,那个花瓣不够深,父亲在一旁小心听着,过后再按照母亲的意思修改,直到母亲满意为止。

在那个年代,副食品商店里售卖的月饼可是稀罕之物,不是家家都买得起。但凭着母亲的聪明和一双巧手,我们家也能吃上稀罕的月饼。母亲早早地将打月饼需要的糯米、白糖、花生、核桃仁、猪油准备好,一碗一碟地收在橱柜最里面,怕我们偷吃还在上面扣上一个小碗。八月十五这天早上,母亲一大早就忙开了,炒糯米,舂花生,磨糯米面,一切准备妥当后,母亲开始打月饼了。母亲将炒得香喷喷的花生碎粒、核桃仁倒进炒香的糯米面里,再放入白糖、猪油搅拌均匀,拿出洗净晾干的模子,一勺一勺往凹槽里添料,添满了用一根筷子擀平,盖上盖,用力一敲打,再打开盖,在砧板上轻轻一磕,一个精巧漂亮的月饼被磕了出来,月饼洁白如一朵盛开的花。我们姊妹几个拿着月饼,翻过来瞧瞧,又翻过去瞧瞧,你传给我,我传给你,仔细地欣赏着,一个劲地咽着口水。母亲在一旁叮嘱道:“不要弄坏了,留到晚上月亮出来才能吃呢!”不到一个小时,砧板上便均匀地摆满了月饼。年纪最小的妹妹哭闹着央求母亲,让我们先尝一尝是什么味道,哪怕一个人一小牙儿也成,可母亲还是坚决否定了。月饼打好了,母亲拿出几个纸袋,包了三五包,叫大姐带着我们给隔壁邻居送去,剩下的由母亲收在一个纸盒里。于是,我们便开始盼望着月亮早一点出来,盼望母亲给我们分发月饼。

也许是因为天空的明净,总觉得儿时的月亮比现在的大,也比现在的亮。当皎洁的月光洒进我们家的那扇小窗,洒在那张大大的餐桌上的时候,母亲把在外面玩耍的我们召集到桌前,郑重地打开盒子,里面有花生、板栗、核桃,还有让我们垂涎欲滴的月饼。母亲让我们掏出兜里的小手巾,从盒子里拿出食物,一样一样地分放在我们的手巾里。母亲分得很仔细,一块手巾里,有几颗花生,几个核桃、板栗,母亲都一一数过。最后放进去的是那个漂亮的月饼,一人一个,当最后一个月饼放在大姐手巾里的时候,盒子空了。大姐问母亲:“都分给我们了,你和爸吃什么?”母亲笑了,“这些东西我跟你爸都吃过,你们吃吧!”大姐哭了,我们也跟着大姐一起哭了起来。“爸妈,你们不吃,我们也不吃!”姊妹六个拿出漂亮的月饼,送到父亲和母亲的面前,他们在六个漂亮的月饼上轻轻咬出了小弯月。

皎洁的月光下,我们一家人分享着母亲打的月饼。也许没有现如今的月饼好吃,但这个月饼里饱含了一份浓浓的亲情!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