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科教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教育扶贫惠民生 技能培训助脱贫


——息县深入开展职业教育精准脱贫技能培训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冯康松

让每个贫困户顺利脱贫,查找致贫原因,谋求脱贫措施,制订脱贫计划,科学确立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径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息县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严格按照省教育厅关于举办精准脱贫技能培训班的相关要求,整合教育培训资源,针对贫困人口差异化的致贫原因分类施策,开办了以种植、养殖、养老护理、母婴护理、计算机基础、西点烘焙等专业为主的“精准脱贫技能培训班”,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能学到一技之长,尽最大可能去改变和提升贫困户的生活质量,全力助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进程。

开展技能培训帮助脱贫

骄阳似火的八月,热浪滚滚。在酷热难耐的高温下,贫困户陈华兰早早坐车从陈棚乡易庙村赶往县城,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陈华兰,是易庙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有9口人,因为文化程度较低,没有一技之长,虽然年纪不大但找不到合适的工作。2016年以前,她一直在沿海城市的电子厂务工,还能为家里赚点钱,后来因为家里老人生病,孩子也需要照顾,就不得不回到家乡,在家待业。

2018年5月,陈华兰了解到省教育厅精准脱贫技能培训的宣传信息后,本着自食其力和对养老护理专业的热爱,她报名参加了息县职业教育中心组织的精准脱贫养老护理专业技能培训。近20天的培训课程,通过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学习,让她对专业技术岗位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特别是实训期间,经过护理专业老师们的现场指导,她的理论与实践得到很大提高,并顺利取得了结业证书。结业后,经过息县职业教育中心的推荐,她在息县爱馨养老公寓顺利就业,从事养老护理工作,月收入2600元。现在,她终于可以一边上班一边在家照顾老人了,在回访中,陈华兰一直不停地感谢教育部门开展的精准扶贫技能培训班,让她能够拥有一技之长,顺利就业,成功脱贫。

小糕点中蕴藏着大效益

41岁的翟炳国,是息县产业集聚区新城社区的农民,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家中老父亲有残疾,常年吃药,家中两个孩子又要上学,加上本人及其配偶学历不高,家庭负担重,不敢冒险创业,发展动力不强。2018年,在驻村帮扶干部的帮助下,翟炳国参加了精准脱贫技能培训班,学习“西点烘焙”专业技术,掌握了一技之长,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创业期间,在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的鼓励下,翟炳国和妻子改变了保守思想,决定依靠自己的双手,摘掉贫困户的帽子。有了大家的支持,翟炳国夫妇购置了烤箱、打面机等设备,在街道上卖起了现烤面包和蛋糕,努力提高家庭收入,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在回访中,翟炳国动情地说:“以前一直在外地打工,赚一点微薄的工资,家里的老人、孩子都照顾不了,生活没有保障,自从县扶贫办和镇政府对我家开展帮扶工作之后,家里的情况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现在在街上卖现烤面包,每天都有收入,天天都有事做,感觉很有奔头。”说完,翟炳国的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莲花芡实助力脱贫攻坚

45岁的徐长好,家住息县八里岔乡莲花村任围孜西组,只有小学文凭的他,却是息县种粮农户眼中家喻户晓的“人物”,能有今天的好光景,是他以前想都不敢的。

几年前,由于他家属身患疾病,常年吃药,靠种几亩田地维持家庭开支,家里常常难以为继。帮扶干部针对徐长好的实际情况,围绕扶贫贷款、产业发展、教育资助、医疗保障等方面政策,为他家制定了脱贫计划,并动员村里将3亩莲花池承包给他。经过反复琢磨,徐长好决定种植莲花芡实。但是,由于他文化程度低,技术力量薄弱,种植业务一直无法顺利开展。2019年,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在地市开展精准脱贫技能培训的通知,得到消息后,徐长好来到了息县职业教育中心,学习种植养殖专业知识。在培训期间,学校组织大家下基地、访大户,学他人之所长,补自己之缩短。学到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后,经过几年的辛勤劳动,徐长好每年靠种养产生的纯收入达到3万多元,家里人均年收入也达到了7500元,2018年脱贫。

徐长好表示,他非常感谢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心支持,感谢脱贫攻坚的好政策,感谢镇、村两级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今后,他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带动身边有发展特色种植意愿的贫困户,引导他们抓产业扶贫的好政策,带动更多的人脱贫致富。徐长好是这样规划的,也确实做到了,他带领莲花村的其他贫困户,一起种植莲花芡实,在2018年种植面积达到101亩之后,又带动长陵、项店、孙庙、八里岔、曹黄林、关店周边6个乡镇共同成立合作社,建立“息县八里岔乡濮淮莲花芡实种植基地”,形成了从种植、加工、销售等一整条产业链。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