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市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齐心亭”里话心齐


——从利君小区看浉河区五星街道党建引领三无小区管理

□本报记者 王凌云

“说实在的,小区能有现在这样,多亏了党组织的决策、政府的担当、党员的作为!”昨天,在浉河区五星街道河南路社区利君小区居住近20年的教师胡晋感慨道。

围坐在小区齐心亭里,邻居们思绪打开,感慨万千。对比眼前整洁的院落、干净的墙壁、融洽的人际关系,简直令记者难以置信——建成于上世纪末的利君小区,2017年被原物业公司弃管,成为三无小区,脏、乱、差十分突出,居民曾因抢夺楼道储物空间而争吵,在废弃绿化带抢种菜园,衣物乱搭乱晾,为争一处晾衣绳,大家无不起个大早,没有停车之处……进入“乱”的恶性循环后,居民与物业的矛盾、邻里之间矛盾,都一触即发。当年6月,170户居民(含26户商户)因集体电户欠费3万元而被停电,矛盾瞬间升级。居民马桂兰、常金伟回忆,“当时,天气炎热,正是高考期间,大家一致要向街道反映。”

组织引领,党员带头

接访后,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迅速介入,动员小区党员和居民群众商讨办法。然而,首次业主大会因参与人数不够,只成立了临时管委会,由各单元党员和楼栋代表牵头实施过渡期管理,最要紧的就是先集资,把3万元电费补齐。河南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张科介绍,“当时,解决矛盾靠的是党员和热心居民,正是党员熊传宝、张国和和热心居民孙峰等主动带头,率先垫资,缴清欠费,才保障了小区用电。”

矛盾虽平息,治理是关键。社区党支部牵头居委会和临时管委会共同协商,决定先成立小区业主委员会,探索居民自治。然而,再次因达不到法定人数而搁置。2018年,适逢《河南省物业管理条例》出台,社区党支部借政策东风,指导小区成功选举业主委员会,几位德高望重、赋闲在家、乐于奉献的小区老党员成为主力。

“我老了,也没负担,能帮着大家做做小区工作,也是我们党的好传统,党员就要带这个头。”作为楼院党组织负责人,是业委会主心骨,60多岁的熊传宝有事没事总是去物管办积极参与义务劳动。

边说边干,心齐气顺

“业主委员会虽成立了,但心气还得理顺,要团结大伙改变面貌,让家家户户看到实惠。”张科表示。近年来,街道、社区持续发力,多方筹资,指导利君小区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包括铺上柏油道路,粉刷美化居民楼等。熊传宝欣慰地回忆:“我记得很清,铺柏油那天夜里,机器一直运转到夜11点多,这要是放在以往大家早就骂开了,可那天整个院里除了机器声,没有一个人出来抱怨,大家都静静地期待着——人心齐了!”

接着,社区又聚焦矛盾——“停车难”。于是,社区党支部牵头业主委员会规划改造废弃绿化带,设计60个停车位并公示,采取居民认购车位筹措到了首笔改造资金。然而,改造之初,有的居民认为尾气污染、占用菜地、晾晒衣物不便等,坚决反对小区规划车位,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负责同志和社区干部、小区党员一道,顶压力,勤上门,讲道理,谈规划,议大局……随着小区一点一滴的变化,大多数居民看到了实际效果,尤其是老党员、楼院党小组组长熊传宝,带头引导党员和热心居民主动认领了30多个车位,很快70个车位被居民积极认购了。这样,小区一举集资35万元,先后完成了车位、绿化、监控覆盖、门禁改造等项目。2019年年初,利君小区改造完成,面貌焕然一新。

开源节流,良性运转

“再也没人大清早吆喝挪车了!”经常来物管办帮忙的常金伟是个“热心肠”,她觉得社区变好受益的还是咱老百姓。

如今,物管办人员都是小区业主,没有薪酬工资。日常运行中,物管办实行每月一例会,商量日常管理事宜;业主委员会每季度一次,协商社区大事;业主大会视情况而定,公开选举;按月收取物业费,各项收支及时公布公开。

机制畅通,循环运转,带来了一系列良性连锁效应。“我们不收取一分报酬,有退休工资,为的是让群众生活得更顺心。省去物业管理费,我们物业费收取标准也远远低于市场水平。现在运行一年后,资金略有结余,于是业委会决定聘用一个社区群众做保洁,又聘请了两名保安在门岗值守。监控安装后,还完善了车辆信息录入,小区安全多了。现在财务透明,居民心齐,也用不着我挨家挨户收取物业费了。每个月到点在微信群里一发通知,大家都按时主动来物管办缴纳,物业费收取率基本上达100%。”老党员张国和说。

“因为是党员和居民自愿服务,利君小区省去一大笔物管费用,就连院里的‘齐心亭’也是社区去年从一个废弃项目工地拉回来清洗后重现光彩,现在居民都叫它‘齐心亭’!”张科表示,“下一步,在区委组织部、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指导下,我们打算拓展党建文化平台,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惠民活动和文化项目,让居民小区人心更齐、活力更多,居民关系更加和谐!”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