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科教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活动做载体 文明扎下根


□本报记者 杨长喜 见习记者 尹 斌

每年一届的校园艺术节,每学期一次的“梧桐少年”评比,每两个月一次的“七星少年”评选……在羊山新区第十一小学,孩子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以活动为载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良好文明意识。

走进羊山新区第十一小学,就可以感受到她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无论是绿草如茵的操场,还是图文并茂的文化墙,或者是书香四溢的图书角,无不散发出浓浓的文化气息。“这些都是我们学校以活动为载体做出来的。”羊山新区第十一小学副校长王霞说。

羊山新区第十一小学有两栋教学楼24个教学班。每个教室内有黑板报、外有墙报。随机走进一间教室,“知我端午节 弘扬爱国情”的主题板报在教室后方,用诗文的形式无言地述说着端午节的习俗,默默地教育着孩子们不能单纯知道这个节日,更要明白端午节诠释着爱国情。而在教室的墙外,“讲文明 防疫情”的主题墙报已经更换了三期,在其中一间教室的墙上,“中国加油”“致敬钟南山”“向医护人员致敬”等内容无不切合当前热点,反映着孩子们对时事的关注。

教室外,除了墙报,另外一块非常引人注目的就是“七星少年”评选标准。王霞介绍说,为了培养时代好少年,学校推出了“七星少年评价体系”,从阅读、学习、合作、环保、文明、艺体、毅力七个方面进行评选。从一年级开始,每个年级的评选标准略有不同,评价记录手册也分教师版、家长版和学生版,大家共同记录着孩子成长的点滴。每两个月评选一次,“七星少年”的照片也会被张贴在墙上,是荣誉,也是鼓励和激励。与“七星少年”的评选类似,另一项活动“梧桐少年”的评选周期要长一些。

“我们学校,基本上一年到头活动不断。”王霞说。三月,“雷锋精神伴我行”“让身边多一份绿”;四月,“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五月,“浓情五月 感恩母亲”……除了按月份,主题活动同样不断:重阳节,“爱在重阳 尊老敬老”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举行;冬至,给留守儿童包饺子……走出校门,文明交通、文明餐桌、垃圾分类宣传,学生、老师、家长相互交流,共同进步,文明的种子也在孩子们的心中悄悄扎下了根,在大人的心中不断壮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学校文明春风的推动下,羊山新区第十一小学的各项工作迎来满园芬芳,先后被评为全国(双合格)优秀家长学校,全国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全国红旗大队,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红领巾示范学校、信阳市文明单位标兵等国家、省、市、区级数十项荣誉。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