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信阳市市长尚朝阳接受新华网专访,就发展全域旅游和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等问题发表观点。
新华网:信阳既是革命老区,又是中部地区一道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请问信阳是如何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
尚朝阳:去年信阳共接待游客48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9%和28%。我们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一把手”工程,谋划实施了信阳大别山红色教育基地建设、长征文化主题公园等13个重点文旅项目。2019年,全国全域旅游工作推进会、首届全球文旅创作者大会、第五届全国民宿大会在信阳召开,信阳旅游进入了最好机遇期。
说起信阳的全域旅游发展,必须注重规划引领。在全市层面上,信阳启动了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红色旅游发展专项规划、“两湖”区域旅游控制性规划编制,聘请5位知名专家学者为市政府文化旅游发展策划顾问。在各个县区,全域旅游发展各有特色。比如新县规划了“红城+九镇十八湾”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打造出“全域皆景,移步换景”的全域旅游区;浉河区依托环南湾湖百里茶廊,划区布点提质,初步形成了山区变景区、茶园变游园、民房变民宿。同时,信阳还将依托规划建设的大别山旅游扶贫高速公路,在罗山、光山、商城南部整区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在信阳“两湖”区域布局康养示范基地,全力打造大别山北麓全域旅游示范区。
除了规划上的“全域”,信阳更要放大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发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做足美景、美食、美村、美宿文章,以绿色生态游、红色研学游、乡村民宿游、体育健身游、美食游引领全域旅游发展。
酒香也怕巷子深,放大全域旅游的带动效应,除了传统方式还得借助新媒体推广。过去的一年,信阳借助首届全球文旅创作者大会,吸引全球知名创作人、网红达人7000余人走进信阳。信阳率先成为“老家河南”品牌第一批走红城市,“抖红”了一批美景、美食、美宿,在河南红色旅游景点线上关注度排名中,信阳位列前5名。
我们坚持把各种旅游业态整合起来,让贫困群众主动融入到旅游发展的各个环节中,成为全域旅游发展的主体。“去年信阳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2212.1万人次,带动贫困村224个,带贫人口达4.08万,旅游业成为脱贫群众稳定增收的重要产业。
新华网:信阳山水资源丰沛,是我国中部地区著名的生态资源大市,请问信阳市在坚持生态优势,践行“两山”理论方面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尚朝阳:我从三个方面解答信阳如何做好生态文章:
一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扎实推进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市建设。2019年,信阳市空气质量三项主要指标绝对值稳居全省前列,空气质量改善幅度跃居全省第一方阵,有5个县空气质量进入全省前十名,新县成为全省首批达到空气质量国家二级标准的两个县区之一。
二是坚定不移走好绿色发展之路。以绿色发展引领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和生态旅游业,推进全方位绿色转型,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换的通道,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新县成功入选全国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三是加快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任务。信阳成立了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落实领导小组,系统谋划2019年至2025年淮河生态经济带项目共11大类、2461个。推动成立淮河生态经济研究院、淮河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争取在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中拓展更大发展空间、争取更多政策红利。持续保持河砂治理高压态势,经省人大批准制定实施了《信阳市河道采砂管理条例》,依法建立起“打防并举、疏堵结合、标本兼治”长效管理的新机制,构建“河长+警长、人防+技防、部门+属地”全覆盖管理体系,并按照“五统一”原则(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统一销售、统一运输),推动河道采砂国有化经营、规模化开采、标准化生产、网格化监管、联合化执法,形成了以国有化经营为核心的河砂管理“信阳模式”。 (据新华网)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