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我敬仰的同根三异树


张万明

1999年的仲夏时节,我到光山县工作不久,陪客人去参观考察千古名刹净居寺。当时的净居寺有些破旧,陈展也很简单,只有寺内寺前的千年古木诉说着净居寺的古老与厚重。我们随着讲解员的脚步,驻足于寺门东侧的银杏树下,一下子被它的伟岸挺拔所震撼。据研究净居寺历史的专家考证,此树于唐中宗神龙三年(即公元707年),道岸禅师建寺时所植,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灰褐色的根颈宛若一个巨大的磐石,紧紧地连接着发达的根部和粗壮的树干。健壮有力的主根深深地扎入地下,四周的侧根像巨龙的利爪,一步一扎地向前延伸,有的像健壮男人暴出的筋骨凸出地面,纵横交错,盘根如织,与主根一起紧紧地咬住大苏山这块神奇的土地。粗壮的树干上布满了或深或浅的纵裂纹,十分粗糙,显得非常的古老与沧桑。面对大自然的杰作,我们一行四人牵起手来,才能勉强地合围。

抬头望去,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亭亭如盖,遮天蔽日,像一把偌大的伞,蔽幅一亩有余。密集的枝丫向上、向四周伸展着,有的直刺蓝天,最高处的枝叶距地面有30余米。稠密的绿叶有人说像鹅掌,有人说像蝴蝶的翅膀,更多的人说像一把把小扇子。在稠密的扇状绿叶中,依稀可见椭圆状卵形绿叶和鳞片状针形绿叶。人们说那是檀树和柏树的叶子。奇怪了,一棵树怎么会长出三种叶子呢?据说在很久以前,不知是鸟衔来的,还是风吹来的,两棵树的种子落到了银杏树的主干分叉处,便在此发芽、扎根、生长,渐渐地也长成了参天大树。啊!这就是神奇的同根三异树的来历呀!其实,檀树和柏树也有根,只不过是它们把根深深扎入银杏树的树干中,吸食着银杏树体内的营养而茁壮成长;而银杏树也很大度、愉快地接纳了它们,任其扎根,并将自身的营养均衡地输送到檀树、柏树和自己的枝丫中。植根于银杏分叉处的檀柏二树,挺身昂首,亭亭玉立,与银杏树的枝丫和谐共生,连理并茂。面对慈母般的银杏树,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我敬仰它的包容与海纳,敬仰它的大爱与无私!树能如此,况人乎?!

我围绕着这棵大树转了又转,看了又看,发现其主干分叉处有一道又深又大的裂口,还有一枝粗大的枝丫被折断,人们说那是战火和雷电侵袭所致。又据专家讲,净居寺自建寺以来,屡遭战火,毁了又建,建了又毁,不知毁了多少次,也不知道建了多少次。寺犹如此,树也就很难幸免了。屡次的战火和雷电,摧裂了它的躯干,摧折了它的枝丫,它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很快修复了受伤的躯体,生出了更多更健的枝丫。如今,虽然伤痕累累,但依然根深叶茂,向人们诉说着艰辛而苦难的历史,守望着这里的乡民。它的这种顽强不屈、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和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抗争精神,又令我肃然起敬。

据当地人讲,这棵树还是他们的母亲树。之所以这样称呼,不是因为它是一株雌树,而是因为它从不索取,只管奉献,不求回报,默默无闻地滋润着这里的人们。它既不需要培土,也不需要浇水施肥,更不需要为它撒药灭虫。春天它奉献给人们一片绿色,夏天奉献给人们一片阴凉,秋天奉献给人们累累的果实和一片美的金黄;酷暑为人们蔽日,雨天为人们遮雨;牢牢地固守着这一方水土,适时地调节着四季的气候。尤其是在酷暑难耐的夏天,辛苦劳累了一天的村民们,都会聚集在树下纳凉,这里既少有蚊虫的叮咬,也少有火辣阳光下的燥热,有的是一阵阵的清凉和淡香。很多人都会搬出躺椅或凉床,在树下美美地睡上一觉,满身的疲惫顿消全无。孩子们也会聚集在树下快乐地玩耍,平静地读书学习办作业,徜徉于知识的海洋,开启着智慧的大门,快乐而健康地成长。

我伫立在树下深思良久,既感慨,又折服,更是敬仰。我敬仰它大爱无私的博大胸怀,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甘于奉献的高贵品格……所有这些,不正是大别山人民的精神写照吗?在战火纷飞、风雨如磐的艰难岁月,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和残酷围剿,英雄的大别山儿女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为了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英勇斗争,浴血奋战,百折不挠,顽强不屈,前仆后继,勇于牺牲,用鲜血和生命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一次又一次的残酷围剿,夺取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胜利,成功地守护了这片红色沃土,创造了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历史奇迹,为中国革命的全面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20年后的金秋时节,听朋友说,净居寺的变化很大,邀我再次造访同根三异树,我如约而去。沿途风光旖旎,美不胜收。平坦的水泥路两边挺立着笔直的树木,像列装整齐的仪仗队;绿荫掩映下的白墙灰瓦的徽式小楼,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如诗如画的田野里,勤劳的乡民正在收获丰收的果实。放眼望去,万绿丛中露出一片金黄,那就是我久违了的同根三异树。车在净居寺门前停下,我环顾四周,真是旧貌换新颜。净居寺依山傍水,面貌一新;村民们也住上了崭新的小楼,用上了煤气和自来水,过上了城市人一样的幸福生活。树依然健壮挺拔,低垂的大枝丫被人们用木杆撑起,浓密而金黄的小扇子掩映着累累的果实。可是再也找不着那棵翠绿的柏树了。朋友讲,十几年前,因风吹雪压,那棵柏树被折断枯死,可喜的是,在它的旁边又生出了一棵构树。本性不变,名称不改,依然为同根三异树。抬头望去,那棵构树傲然挺立,已经长得很粗很高,与其他枝丫竞相比美。忽然,一阵秋风吹来,金黄色的叶片随风起舞,然后,又慢慢地落下,洒满一地,宛若一块金黄色的大地毯。挂满枝丫上的红丝带随风飘扬,像是一面面鲜艳的小红旗,昭示着胜利的喜悦和幸福安康。据朋友讲,这里的乡民已把这棵千年古树视为神树,每逢重大节日,都要前来祭拜,并在它的躯干或枝丫上系上红丝带,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吉祥。

也许,这就是人类对大自然的回报与敬畏吧!

此时,我不禁想起,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先生在这棵树下读书时即兴赋写的一副对联:“四壁环山,淡淡浓浓图画;一树擎天,圈圈点点文章”;还有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留下的赞美诗篇:“百岁蟠根地,双阴净梵居;凌云枝已出,似蹼叶非疏”。

我敬仰这棵神奇而伟大的同根三异树,更敬仰勤劳勇敢、忠诚担当、朴实善良、富于牺牲和奉献精神的大别山人民。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