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勇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邀约三五好友同桌共餐,对酒当歌别有一番情趣,但一不留神,也可能把病毒、细菌打包吞下。共餐共食,使用公筷公勺应该成为常态。
近日,多地相继出台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的地方规范或倡议。夹菜用公筷,拒绝“口水菜”,正在走向更多人的餐桌。
其实,早在非典期间,分餐制、公筷公勺就曾被广泛呼吁、采用过,可惜疫情过后逐渐被人们放弃。有专家表示,基于传统文化、饮食习惯、餐饮业运营成本等现实困境,分餐制难以一蹴而就,但可以通过多种措施、规章,对餐饮业和公众进行分餐制习惯的培养,让分餐成为日常生活的标配。
从分餐制到合餐制,阖家享受丰美菜肴“同吃一盆菜”的同时,却为部分疾病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除了新冠病毒,可以通过粪口传播的幽门螺杆菌、甲肝病毒、伤寒杆菌、手足口病,都是潜在的危害,在人们享受饕餮盛宴之时侵蚀人们的健康。
其实,分餐制在2000多年前就被我们的先人所推崇。作为具有悠久历史餐饮文化的信阳,从平桥区城阳城出土的楚国餐饮器皿中,能充分印证了2000多年前古人分餐制的饮食文明。时至当下,我们更应该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饮食文化习惯,小至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大至为社会的文明进步。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