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现在是家乡危难时期,我责无旁贷!”

全国道德模范黄久生为家乡筹集医疗物资


□本报记者 马迎春

“今天下午,从河北沧州运过来的2000多副护目镜即将到达信阳。来自河南长垣的3850只口罩正运往信阳,30000双灭菌手套正从江苏扬州运往武汉市红十字会。”1月27日下午1时20分左右,记者采访全国道德模范黄久生时,他长吁了一口气说道,“当把钱打给厂家的时候,我激动地泪流满面。”

目前,黄久生虽然轻松了很多,但还是有些担心,毕竟物资都还在路上。于是,他每隔两个小时和司机通个话。当得知沧州运货的司机不愿意到信阳,他立即派车从郑州高速路口接应。“我们必须与时间赛跑,这批货下午务必到信阳。”黄久生说。

怎么想到捐赠医疗物资呢?黄久生回忆道,“正月初一,正在老家过春节的我看着手机上一条条关于疫情防护的信息,内心焦急不已。晚上,当我看到 ‘信阳防护物资告急,急需社会爱心捐赠!’的消息时,我实在坐不住了。我要连夜赶回郑州,筹集物资。”

于是,刚返乡的黄久生,独自一人从潢川县双柳树镇出发,连夜赶赴郑州。

“没想到郑州防护物资也不好买。于是,我联系在疾控中心上班的朋友。想着他们有长期货源,我愿意多倍价钱购买。没想到都没有,我发愁了!我是干建筑的,问哪里有建筑材料、有工程队,没问题,关系一抓一大把。可是,买医疗物资我真找不到途径。”黄久生告诉记者。

黄久生急坏了,他在朋友圈广泛撒网,手机打得发烫。“终于,在几个朋友的牵线下,我联系到了几个厂家,我一一打电话询问。一旦有货,我第一时间把钱打过去。”黄久生对记者说。

当得知长垣一家医疗器械经销商还有3000多只口罩,但不准备对外卖,以备公司职工以及家属使用时,黄久生赶紧拨打辗转多方得来的负责人的电话。他恳求负责人千万支持,家乡人民急需物资。得知是义务赡养家乡700多位孤寡老人的全国道德模范黄久生,负责人当即承诺卖给他3500只。在沟通过程中,他被黄久生对家乡人民的深情深深感动,在装运过程中,还把最后库存的350只也发了过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黄久生又从长垣购买到手消毒凝胶960瓶、从北京购买电子体温计100支。与此同时,他还从江苏扬州购买到30000双灭菌手套捐赠给武汉红十字会。

得知沧州有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卖护目镜,但走物流太耗时间。黄久生立即请朋友帮忙,从沧州高价包车,连夜赶赴信阳。“在疫情面前,时间就是生命呀!早一秒到就能早一秒发挥作用,帮助更多的人。”黄久生说。

当买到大批医用物资后,身边的工作人员问要不要给家人留点时,黄久生生气地说,“这都什么时候了,家乡人民最需要!我们出去相对少,勤洗手就行了,不留,一个都不准留!”

“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乡亲们给我送的每碗饭、做的每双布鞋,我都记在心里。那时候我就在想,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他们。”当问及为何如此拼命地为家乡人民筹集物资时,他笑着说,“这些年来,我为家乡做的事还远远不够,现在是家乡危难时期,我更是责无旁贷!”

多年来,黄久生捐建希望小学,修桥修路、安装自来水……为家乡捐款1000多万元。从2016年起,他还在镇上设立助学金,每年向优秀学生颁奖,对优秀教师进行奖励,并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先后资助近200名大学生完成学业……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