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 倩)1月14日,市应急管理局开展救灾物资集中调拨活动,在已下拨冬春救灾资金3884万元的基础上,继续向受灾的县区下拨救灾物资棉被2400余床、毛毯400余条、棉大衣200余件、保暖贴近200件,以保障受灾困难群众过冬需求。
据悉,2019年,我市遭受了干旱、风雹等自然灾害,尤以旱灾最为严重,共造成187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1059418人,受灾农作物85907公顷,倒塌房屋40间,损坏房屋213间,直接经济损失52010万元。
为切实做好冬春受灾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市应急管理局及早部署,建立了“村—乡镇(街道)—县(区)—市”四级网格化报灾管理体系,通过采取“问、听、查、算”的方法,详细调查受灾群众家庭生活基本情况、灾害损失情况等,根据受灾程度,将需救助人员的情况进行分类登记并建立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同时,市应急管理局积极向省应急管理厅汇报,争取上级救灾资金3784万元,救灾物资3600床,并争取市财政配套资金100万元,以确保受灾群众顺利温暖过冬。在资金和物资发放上,严格按照“个人申请、村级评议、乡级审核、县级审批”的程序,核实审批救助人口及救助资金、粮食等,切实做到救助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全力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