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健康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市第三人民医院与省内外医疗机构联合办医纪略

□本报记者 李 凯

“小病家里熬,熬不下去再去看医生,大病就往省城跑”,多年来,百姓一直被看病难、看病远、看病烦的问题困扰着。

“不用拖儿带口、舟车劳顿,不用彻夜排队,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省里的专家,现在咱们信阳的医疗服务真好!”12月上旬,66岁的贺大叔来到市第三人民医院复查,前不久,他刚在这里接受了切开复位、椎管扩大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大医院的专家来到家门口了,今后看病更方便了!不仅享受大医院的医疗服务,住院花费少了,医保报销比例还高!”日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心内科、妇产科、神经内科等十几个科室专家教授走进市第三人民医院相应诊室、手术室、病房开始工作。

诊室门前记者看到,专家被前来就诊的百姓围得水泄不通,用他们的话说,这些大专家太全了,看啥病的都有,这下再不用跑去武汉、郑州等大城市了,既省钱又省事。

家住湖东街道三五八社区的赵大妈身患肝病多年,前年在家人的陪同下赶往武汉的省级大医院做了手术。为彻底治好困扰多年的疾病,今年10月,赵大妈在市第三人民医院再次做了手术,虽然这次是在家门口住的院,但为她主刀的仍然是上次手术的专家。

提起两次看病的经历,赵大妈感触颇深。“去武汉做手术非常麻烦,挂号都得提前一两天,而且花费也高,光是食宿就花了好几千元,子女们照顾起来也不方便。”赵大妈告诉记者,而这次手术,不仅就诊方便,花费也少,还是同一位专家主刀。

“家门口就有‘省字号’专家,以后看病既方便又实惠,不用再花冤枉钱、走冤枉路了!”赵大妈笑着说。

据了解,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泌尿外科、脑外科、眼科、普外科等十三个临床、医技科室专家团队8月正式走进市第三人民医院,通过“联合办医”的模式,来到基层医院,长期进行查房指导、专家门诊、学术讲座、疑难病例会诊、临床手术等工作,把先进理念和技术带到信阳,为当地老百姓带来方便和实惠。

同时,市第三人民医院为更好地为信阳老百姓提供健康医疗服务,以多种形式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分别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市中心医院等省内外医疗机构开展联合办医,组建医共体、医疗集团、专科联盟,全面提升医学技术水平。

“医生到基层服务,不仅对当地医疗机构有很大帮助,同时对医生自身的锻炼也非常大。”市第三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无论是人员还是设备,联合病房的各项配置均与大医院接轨,把资源用在更多亟待救治的重病人身上。

当前,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医疗资源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长期以来,优质医疗资源几乎都集中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医疗水平长期落后于城市,落后于百姓的实际需求,由于卫生服务能力较弱,许多本应在本地区解决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转到了省城大医院。

由此,一方面导致了大医院的大处方、药价过高等不合理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也导致普通医院医疗设备的闲置、医疗人才的浪费。

据统计,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优质医疗资源走进市第三人民医院后,共开展胃远端大部切除+胃肠吻合术、巨大颅骨缺损修补术、盆腔巨大占位手术等新业务、新技术10余项,门诊人次同比增幅17%、住院人次提升26%,医院管理、学科建设、业务水平、人才培养等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均明显提升。

从老百姓的“病有所医”,提升到“病有良医”,从“好看病”,到“看好病”,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健康建设,走的是医疗资源“互联”与“互通”的路子。下一步,市第三人民医院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帮助下,综合服务能力将有大幅度提升,使“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既定目标变成现实,让老百姓享受到更为便捷、高效、廉价的医疗健康服务。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