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勇
在信阳南部乡村走访,了解到一个民间的说法,那就是不管是自家吃饭还是请客就餐,要根据人数拿筷子。譬如,四个人吃饭,桌子上就摆四双筷子,如果不小心拿多了一双筷子,就预示着近几天家里会来客。生活艰辛的年代,农家是承受不起老来客的。
本来,有朋自远方来,应不亦乐乎,为啥吃饭拿多了筷子生怕来客?没有经历饥荒年代的人们是很难体会到的。
“信南人”素讲热情待客之道,家里来客,桌面上讲究几个盘几个碗成双成对,即使再困难,也要尽足地主之谊,宾主双方都有面子。殊不知,在那一斤猪油吃半年的岁月,待了一次客,农家可能就要节衣缩食、勤劳操持大半年了。
多一双筷子会来客,不是怕来客,而是来了客怕端不出像样的饭菜,没有底气,丧失了颜面。这实属生活辛酸时的无奈之举,更是当时人们教育孩子勤俭持家的质朴家训。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可能会感觉到“多一双筷子会来客”是一种笑谈,甚至希望家里常来客,显示人缘好、交际广、有面子。但是,生活富足并不代表着就忘记勤俭节约的传统,忘记祖辈曾经走过的路。
时代变迁,多一双筷子会来客仍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它时刻警示人们: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不管到任何时候,都要崇尚节俭,杜绝浪费,忆苦思甜,常保持一颗感恩的心,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