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美食汽车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一桌信阳菜凝聚一片情


——浉河区食材消费促脱贫见闻

□本报记者 张 勇

大雪无痕,冬日暖阳。12月8日,大雪节气的第二天,浉河区十三里桥乡肖家庙村聚福堂多彩田园里人头攒动,暖意融融。由浉河区团委发起,浉河区湖东街道、十三里桥乡联办的肖家庙村“乡村创文、清洁家园暨信阳菜宴社会扶贫”活动,感动着父老乡亲,诠释着乡村文明。

乡村振兴,民风先行。当日上午,肖家庙村评选出的32名年度“好婆婆好媳妇”“脱贫之星”“行业之星”等,自编自演了一场乡村文化盛宴。好媳妇曾翠红等表演的节目“婆婆也是妈”,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启发村民体会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的难能可贵。“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都做不到,又有谁愿意和你打交道呢?”好儿子黄有银的演说发人深思。“人穷志不穷。这几年,在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帮扶下,不等、不靠、不要,通过发展产业勤劳致富。现在收入稳定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步入了幸福的新时代。”脱贫之星周莉现身说法,激起了群众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热情。

台上高潮迭起,台下也没闲着,多彩田园的厨房里,热气腾腾。土鸡、土鸡蛋、焖罐肉、南湾鱼等本地食材,在乡村大厨的操持下,活色生香。“这些食材都是用结对帮扶单位湖东街道的社会捐赠,从当地贫困户手中购买来的。通过现场烹饪信阳菜肴,让那些在乡村治理中涌现出的典型,免费品尝到信阳养生菜,从而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同时,消费贫困户的农产品,是带动绿色农产品产业的发展,实现困难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浉河区社会扶贫办主任张众一说。

张众一介绍,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相比“直接给钱送物”式的扶贫,消费扶贫更能有效提升扶贫的质量和效率,社会效果也更好。

目前,浉河区每两个月开展一次信阳菜宴主题活动,以信阳菜推广和消费扶贫为契机,食材来源于本地农户,请乡村百岁老人、脱贫之星等群众吃饭,一方面是弘扬了社会美德,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另一方面是深入推进了信阳菜产业发展,带动了餐饮消费扶贫。

“十三里桥乡毗邻南湾湖,山清水秀,物产丰富。焖罐肉、南湾鱼等生态食材融入了十三里桥乡人民的感情。用信阳美食回馈乡亲乡情,必能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崇尚传统、践行美德、热爱家乡的内生动力。”十三里桥乡党委书记陈军说。

“中国餐饮充满了仪式感,隽永着文化味道,灌注众多情感元素。今天这顿饭很简单,但是满满的是亲情,是一种感动和希望,是和谐社会幸福‘家’的感觉。”湖东街道党工委书记陈飞燕深情地说。

为造福信阳,添彩中原,2016年,我市开始大力推广信阳菜,让信阳菜成为信阳的一张亮丽名片。信阳菜好吃,关键在食材,因此,信阳菜的推广,带动了全市乡村群众通过发展种植养殖业、农家乐、农产品体验等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为脱贫攻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用信阳菜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丽的一句话来说,“信阳菜就是妈妈的味道”。信阳菜融入了乡情亲情,带着乡愁一路走来,正成为信阳老区人民奋发图强的精神承载。

一桌信阳菜凝聚一片情。中午时分,身披绶带的乡村典型代表围坐一起,享受着舌尖上的美味,用乡音俚语,倾诉衷肠,欢声笑语在希望的田野上流淌。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