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品读父亲


郭长青

父亲像一本厚重的书,没有华丽的封面,封底更无定价,他用生命书写的内容,内涵丰富底蕴丰厚,细细品读会启迪人生激励我砥砺前行。

父亲的人生经历是一部非虚构小说,平凡、生动、感人。小时候我总喜欢站在椅子上仰望挂在墙上相框里父亲的照片:头戴军帽,身着军装,打着行军绑腿,腰间武装带上别着手枪,威风凛凛。那时并没有看懂一身戎装的内涵和画面背后别样的风景。

那是一九四八年,我父亲还是一个青年学生,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寻求光明的前途,满怀壮志豪情在兵荒马乱的武汉投笔从戎,随后南征北战与敌人顽强战斗,先后投入解放大西南战役、湘西剿匪、抗美援朝战争中,在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

父亲逝世后,我常常追忆父亲,为追寻他的足迹,感悟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我曾去过祖国的西南部,那里崇山峻岭起伏绵延,“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父亲和他的战友们要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悬崖上翻越,上有飞机大炮的轰炸,下有毒蛇猛兽的袭击,脚下有埋伏的地雷,前有土匪和国民党残余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战略要地阻击,后有国民党大部队的围追堵截,是怎样的坚定的信念和力量才能取得革命最后的胜利?此行深切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父辈的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

我也曾不远万里来到中朝边境鸭绿江大桥,望着那波涛滚滚的鸭绿江,我仿佛看到了“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志愿军队伍中父亲那清瘦的背影;望着对面曾经满目疮痍的朝鲜战场,仿佛看到枪林弹雨向父亲袭来又擦肩而过,一次次浴血奋战,一次次转危为安,一次次有惊无险。我仿佛看到父亲和他的战友在零下几十度的恶劣天气下,在冰天雪地里冒着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他的很多战友在战壕里冻成冰人失去了生命,父亲的生命力是何等顽强才能战斗到取得最后凯旋……

新中国成立了,抗美援朝也取得了胜利,天下迎来了太平,共和国没有忘记那些先烈的丰功伟绩,没有忘记像父亲一样在战争中幸存的英雄豪杰,英烈家属得到抚慰,幸存者都得到妥善安置,父亲也从部队转业到县人委(即县委)工作。

1962年,父亲做了一个决定,放弃功名利禄主动辞职,申请回到农村到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从此,父亲的职业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直至终老。他的人生选择、他的高风亮节、他对生命的感悟和智慧曾不被人理解甚至曲解。回到家乡农村后他将战争所带给他的伤痛深深隐藏从不以功臣自居,和乡亲们打成一片同甘共苦。农村缺医少药,谁不小心受了外伤或突发心脏病之类的急病时,父亲就利用掌握的战地急救知识,及时救护,使很多人得救。与此同时,他还向乡亲们普及科学和医学知识,破除迷信,教乡亲们学识字、计算等,他用自己的知识和文化引领乡亲们从愚昧走向文明,受到乡亲们的尊敬和爱戴;他疾恶如仇扼杀歪风邪气,也遭到过坏人的报复。自己遭受的伤害从不向上申诉,生活艰难也不向组织伸手,直到20世纪80年代落实退伍军人政策时,上级领导派人来到我家调查,父亲才从他“藏宝”的箱子里拿出两枚军功章,一枚是在解放大西南战役中获得的,一枚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获得的。

父亲的人生像一篇论文,他一生用言行来论证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开始拨乱反正,很多人的命运就此发生改变。父亲的一些老同事、老战友等纷纷来到我家传达消息,他们认为我父亲解放战争扛过枪,抗美援朝跨过鸭绿江,对我国的解放事业和保家卫国是有贡献的,而且又有知识有文化,虽然后来放弃了功名离职回乡当了农民,这样的“老革命”至今还在农村,理应恢复工作,他们自愿出证明材料帮助解决。那时我大哥已经走上县领导岗位,如果父亲恢复工作,不仅经济上有补偿而且我们都会变成城镇户口,城镇户口意味着享受吃商品粮、安排子女就业等优惠政策,全家人的命运会迅速改变。可是,父亲丝毫不动摇,反而开起了家庭会议,跟我们上起了政治课,他怒气冲冲地对我和弟弟讲:“我辞职回乡当农民是我多次申请后得到组织批准的,我没有“犯错”也没做任何对不起国家和人民的事,我不能为了利益忘了初衷。再苦再累我也尽我所能供你们上完高中,国家年年有高考,好好复习今年考不上来年再考。如果实在考不上就回家种田,当农民也不是丑事,所有靠劳动养活自己的人都是值得尊重的,你们要堂堂正正做人!”他对我哥说:“你当官要行得正才能坐得稳,在大是大非面前要分得清,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为官一任在百姓中留个好名声……”父亲的态度让我不再心存幻想。后来,我刻苦学习完成了大专学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弟弟则由中师毕业后考硕再考博当上大学教授,哥哥的勤政爱民廉洁奉公的作风也被百姓称赞。

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事情也多了起来,看世间纷纷扰扰、是是非非,一些人命运的起落沉浮,渐渐理解了父亲读懂他的良苦用心。在我后来的人生路上每每遇到利益的诱惑,父亲那铿锵有力的训话就在耳边回荡,当年那场景又在眼前浮现,我便明白该何去何从。

父亲的人生像散文诗。父亲回乡当农民,归隐田园,始终保持军人的生活作风,一身正气、做事果断、吃苦耐劳、坚韧有毅力,面对苦难表现出洒脱乐观坚强的态度,将日子过成诗情画意。我家珍藏的一些报纸杂志上都有父亲的作品。父亲进入老年后经常写一些格律诗词,作品多达厚厚一本。每年年底父亲免费为乡亲们书写对联,春节湾里家家户户门上都是父亲雄浑厚重的颜体字,我们家布置都是父亲的书画手工作品,很多乡亲都非常喜爱纷纷向父亲讨要,父亲也很乐意“奉上”。他的生活朴素整洁,父亲老年时期住在县城弟弟家,有一年县人武部领导前来看望慰问老退伍军人,发现父亲的小卧室干干净净,物件摆放整齐,被子叠成方块状,他们感叹:一位老军人几十年生活环境在变而军人的本色不变。领导们深为感动,便迅速组织全体官兵前来参观学习,请父亲讲实战经历……

父亲言传身教,让优良的革命传统在我家得到继承和发扬,让文明向上的风尚在我家兴起,让每一个孩子都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有责任有担当。他主张子子孙孙不仅要好好读书还要去部队这个大熔炉里磨炼自己。受父亲的教育和影响,我家的孩子们高考志愿填报首选国防院校,如今我家有二十多名共产党员,现有两代现役军人,在祖国不同地区不同岗位上为党为国为人民做贡献。父亲这个老革命战士的人生哲学、思想观念、为人处世之道在我家影响深远,红色基因在我家代代相传。我们要细细品读父亲,认真思考,深刻感悟,读懂了父亲的人生,在茫茫人海中前行便有了航标灯。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