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不获全胜不收兵


——我市一鼓作气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纪实

□本报记者 邹 乐

金秋9月,豫南大地稻浪起伏,瓜果飘香,喜事连连。

光山县文殊乡方洼村的郑奶奶满心欢喜,忙着在家里张罗布置,为33岁的小儿子万全迎娶新娘,实现此生最大心愿;息县项店镇张庄村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徐波一家搬进宽敞明亮的新房,热情招待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潢川县白店乡的冯世芹在盛世园林公司学会了调配各种蝴蝶兰营养液,一年能挣三四万块钱,再也不用到外地打工。

对于甩掉贫困帽子的乡亲们来说,幸福生活莫过于此。

伴着“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嘹亮号角,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贯彻精准扶贫方略,下足“绣花”功夫,强化攻坚举措,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扎实稳步推进、成效明显。截至7月30日,全市71.1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883个贫困村退出,7个贫困县如期摘帽。

坚守初心,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脱贫之后怎么办?新县最有发言权。在全市率先脱贫的新县,不仅没有松劲,反而处处透着“快跑奔向小康”的紧迫感。今年以来,新县先后召开10余次脱贫攻坚推进会、协调会、现场会、问题整改会,帮扶责任人每周入户走访至少2次,持续开展“脱贫攻坚周”“昼访夜谈”等系列活动,确保不让一名贫困人口掉队。

“贫困县摘帽后,要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实现已脱贫人口的稳定脱贫,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我市已摘帽的7个贫困县保持干劲不懈、工作不断,全力追求脱贫高质量。

摘帽不摘责任,“千军万马”下基层。今年7月,光山县顺利通过2018年贫困退出县国家抽查。亮眼的成绩单来源于全县340个村级脱贫责任组、210名驻村第一书记、284名第一书记助理、137个扶贫工作队,一直吃住在村开展工作。文殊乡东岳村第一书记贾巍最大的感受:“驻村两年,跟群众的关系更近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多了。”

摘帽不摘政策,“千针万线”固成果。潢川县聚焦产业发展和兜底保障等突出短板,落细攻坚点位,加大各项政策倾斜力度,使脱贫政策更接地气、更为精准、更有底气。“人勤地生宝,只要你上心,用科学的方法种植,种什么都能挣钱。”付店镇骆店村脱贫户刘海贤,通过产业扶贫技术培训掌握了草莓、甜瓜以及水稻的种植知识,如今,什么时间育苗,什么时间中耕,什么时间施肥,他都门儿清。

摘帽不摘帮扶,“千家万户”全覆盖。带着村干部到外地学习交流,联系企业到村里实地考察……这几天,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派驻息县路口乡弯柳树村第一书记宋瑞忙得不可开交,她扎根息县7年,把一个贫困村变成了全省第一个“中华孝心示范村”。虽然弯柳树村几年前就已经摘帽,这位被村民们称为“主心骨”的女干部毫不懈怠:“咱要响应上级号召,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摘帽不摘监管,“千真万实”优作风。今年以来,全市已开展督查3轮,有效促进了工作落实。同时,定期开展扶贫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监督检查工作,重点关注基础设施完善和后续管护,切实通过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强化督查问效等途径,有效保障扶贫资金规范化、透明化管理,扶贫项目常态化、制度化运作。

创新举措,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今年年底,要实现淮滨县脱贫摘帽、5.2万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脱贫攻坚的信阳战场,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越到紧要关头,越要一鼓作气。”今年以来,全市上下保持攻坚力度不降,攻坚劲头不减,顽强作战,越战越勇,全面促进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可持续发展。

突出增收,确保稳定脱贫。充分发挥政府在群众就业创业中的牵线搭桥作用,采取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现金奖励等措施,引导贫困群众外出就业创业。例如:固始县出台产业扶贫“以奖代补”实施办法,政府根据贫困户创收额度给予一定额度奖励资金。新县探索出一条“涉外职业教育+国外就业+回国创业”的预防贫困代际传递的扶贫模式。

强化保障,切实解贫济困。教育扶贫“拔穷根”,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学段全覆盖资助体系,今年以来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23088人次,下发资助资金1.98亿元。医疗保障“脱穷境”,全市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普遍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最大限度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安居工程“挪穷窝”,共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233户37725人,圆满完成搬迁任务。

完善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持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升乡风文明建设水平,帮助群众养成文明、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息县“孝善敬老饺子宴”活动被人民日报网络全程直播。

立足优势,稳步实施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是关键;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支柱。今年以来,全市各地各部门持续壮大特色产业,带贫成效持续显现。

传统产业换挡升级。充分发挥我市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多彩田园”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建设。截至6月底,全市建成“多彩田园”产业扶贫示范基地2599个,带动贫困人口39.6万人,带动贫困村907个,覆盖率98.5%。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打造“一地两用、一水双收”生态种养模式,全市稻田综合种养发展到60万亩,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

新兴产业增添动能。电商等新兴产业也为脱贫攻坚增添了新活力。截至6月底,全市电商交易额40.1亿元,县域电商交易额29.2亿元,已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站点1047个,覆盖贫困村321个、贫困人口5.2万人。

三产融合加速推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设立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快发展休闲农业、民宿经济、健康体育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田园变公园、民房变民宿、特色变特产,让田园长出“摇钱树”。截至6月底,全市56个村乡村旅游初具规模,进驻托管经营公司15家,成立村级合作社51家,规模以上休闲农庄160个、农家乐3000多家,3.7万贫困人口参与旅游经营脱贫。

把特色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主渠道,将产业资源转化为扶贫资源,将产业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增强“造血”能力,打开贫困户产业增收“无障碍”脱贫通道,也架起衔接乡村振兴的“金桥”。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信阳人民必将攻坚拔寨不歇气,振奋精神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跨步前进!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