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迎春
“‘接球、接球’……气氛越来越紧张,场下队员们的心被高高吊起,范慧敏一个眼神,王飞羽把球传了过去,范慧敏飞身一跃,一技扣杀,漂亮!15:9,信阳农林学院胜!”昨日,记者见到信阳农林学院女排队教练赵云龙时,提起该校女排队前一段时间参加的河南省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第十七届排球比赛,他仍难掩激动之情。
“此次排球对战,我们学校女排队(以下简称‘信农’队)以三局两胜战胜河南科技大学女排队(以下简称‘河科大’队)。我们学校与河南科技大学在排球比赛上有颇深的渊源,‘河科大’队连续四年都让‘信农’队止步第三名。”赵云龙告诉记者,此次两支队再次决战,“信农”队最终用实力逆袭,打破了四年季军的“魔咒”,在信阳农林学院女排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到底是怎样的一支队伍,能在28所高校44支队伍506名大学生中脱颖而出呢?昨日,赵云龙向记者讲述了这支队伍背后的故事。
“四轮‘过筛’必不可少!”
“我校女排队成立于2010年,2012年开始规范训练,2013年参加河南省“华光”排球比赛,首次斩获第七名,第二次斩获第四名,随后连续四年第三名,2019年夺得亚军。从以前的水泥训练场到现在的标准塑胶场地,学校的发展见证了球队的成长。”赵云龙告诉记者,信阳农林学院的排球文化氛围之浓厚,在信阳市高校中名列前茅,浓厚的排球氛围,培养了一批酷爱排球的师生。
赵云龙告诉记者,在信阳农林学院,会打排球的女生不在少数,但是想要进入校女排跟队训练,绝非易事。女排队队员必须经历四轮“过筛”,第一轮根据身体形态进行初步选拔;第二轮根据身体基本运动进行素质选拔;第三轮是根据整体掌握情况进行一对一循环赛;第四轮是根据每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在筛选赛中进行心理干扰,从而选出抗压能力强的队员。四轮筛选全部合格的人也不一定能留下,还要看她们的跟队训练情况。由此可见,能吃苦耐劳是女排队员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
“基础训练贵在坚持!”
“排球在球类运动中算是小众项目,绝大多数队员入队之前都不会,甚至都没碰过球,从不会到上场能参加大型比赛,攻手至少得两年,传手得三年,在学习进步的过程中每一个技术环节教练都得跟,否则一定会影响团队配合。”赵云龙向记者介绍道。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支高素质的女排强队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基础训练。”赵云龙说,暑假前阶段,每天下午5点女排队员们集结完毕,在田径场跑步热身后训练正式开始,除了日常训练项目外,赛前集训增加了拦网练习、网前救球、扣探头球、攻防转换等项目,直到夜晚9点训练结束。
“排球训练特别辛苦,刚打排球的时候,很多队员的手臂上都是瘀青的,她们只能忍着疼继续打。”赵云龙说,“期末考试结束后,女排们留校继续集训。此时的训练不仅有平时的项目,更多的是心理状态。”
“在距离参加河南省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第十七届排球比赛还有一周时,即使拥有7天的全天训练时间,即使加班加点,我还是倍感恐慌,比赛检验找不到对手,队员们的状态不敢随便调整。一般来说,训练一段时间需要进行阶段比赛来检验训练效果,根据训练效果调整运动员状态,最好状态如果过早调整出,正式比赛时队员失误次数会增多,对比赛极为不利。但令我欣慰的是,在未知训练效果的状态下,女排队员们用斗志昂扬的心态打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成绩。”赵云龙介绍道。
“上下齐心才能所向披靡!”
“高水平队伍之间的较量,团队磨合顺、相互配合好是获取更多得分机会的关键。队长范慧敏2017年专升本,今年已经毕业了。在提及为什么还来参加这次比赛的时候,她坚定地说,‘我不甘心我们团队一直只是第三名。’”赵云龙说。
“往往一个团队比赛获得成功,背后必有一个大团队的支持。对于女排来说,学校就是那个大团队。十分感谢教职工排球队的陪练,不管是什么样的天气,但凡需要,陪练都会按时到场,甚至副校长赵一鹏、王庆兵也陪练过好多次。陪练只是一方面,在赛前集训运动密度和运动强度都非常高的情况下,普通的饮食已经无法满足营养需求,所以学校提供了集体就餐,保证每餐两荤两素,还发放奶粉等为女排队员身体保驾护航。”赵云龙激动地说。
“你觉得,信阳农林学院女排精神的精髓是什么呢?”面对记者的提问,赵云龙笑着告诉记者:“是从四次筛选而出,在训练中咬紧牙关,不喊苦,不喊累,将苦累伤痛刻在排球路上;是以老带新,一届一届不放弃、不抛弃;是重压之下,越挫越勇,斗志昂扬,敢拼敢打,力破‘魔咒’,勇往直前;是不甘将自己的梦想流放,抓住每一次机会的奋力一搏……”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