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科教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脚踏黄土地 甘做普查人


——记信阳农林学院林木种质资源普查队

□本报记者 冯康松

有这样的一群人,忍耐着日平均气温达37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和随时倾泻而下的暴雨,专注记录着沿路所有树种的情况,将自己的脚步印迹在林业建设工作的崇山峻岭之中。

有这样的一群人,穿行在荆棘遍地的野外山林之中,面临着蛇、蚊虫以及各种未知的意外,以平均每天160公里的速度,奔赴在林木种质资源普查的第一线。

他们就是信阳农林学院林学院林木种质资源普查队普查工作人员。从2017年6月到2019年6月, 15支普查工作队56人,跨越信阳、驻马店、南阳三市对所辖的11个县区,100个乡镇,1536个行政村进行野外实地的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

全副武装“上战场”

厚实的迷彩服、闷热不堪的长裤,紧紧地捆束在笨重的靴子里。装满了各种装备鼓鼓的笨重背包紧挨着后背,汗像水一样往下淌,脸上的颜色早已被扑面而来的热浪熏蒸得通红。

全副武装的普查队员们给人一种上“战场”的感觉。毕竟,在野外丛林里,燥热只能算其中一个小小的问题。遇见山蚂蟥、马蜂、蜱虫甚至蛇都早已司空见惯,更不用提起来自毒蚊子的侵袭。

然而,在野外的艰难恶劣情况之下还是意外频发。“有一次下雨路湿,荆棘丛生,车子开不进去,我和15级学生张春阳一起在满是野蒿的路上边调查边往山上走,走了一个多小时后,发现路边一个小溪中间有石头,于是就坐上去休息,这时惊人的一幕出现了,我发现自己胳膊上有蜱虫,立即把它赶走,再往脚下看,发现鞋上,裤腿边袜子上都是蜱虫,密集恐惧症的我,真的顿时觉得很恶心,头皮发麻,但我无处可逃,我只好一只只地把它们赶走。但是慢慢冷静后的我明白,把它们赶尽杀绝是不可能的,因为调查结束还要原路返回,就算害怕,必须还要硬着头皮继续前进。”作为队伍里为数不多的女老师,胡婷婷在日志中回忆一次与蜱虫在“直面”的经历时描述道。

“意外是家常便饭”

没有标准的越野车,老师们的车子作为队伍行进的工具行驶在山路上,撞击、被路旁树枝、石块划伤都是难免的。

尽管如此,有些地方车辆还是根本进不去。普查队伍要想深入丛林内部,就必须脚踏实地一步步探索,遇到开发不完善的地段,甚至还需要用双手爬坡行进。

一天,在天目山未开发的地段,黄玉杰、李大明、胡婷婷老师和2016级学生钟旺、王智化等人在其勘测的途中就遇到过一次惊心动魄的险情。当时由于路面上丛生的荆棘很容易刺伤手和脸,他们只好尽可能地躲开锋利的尖刺,蹲下爬着前行。这时最让人担心的事情出现了,在山里很难收到信号的情况下,他们迷路了。由于是第一次遭遇这种情况,所以学生们显得格外慌张害怕,同行的老师虽然也有些紧张,但还是努力克制着情绪,并不断地安慰鼓励着他们。从上午10时到下午5时37分才爬到山顶,双手双脚上都沾满了泥,看到救援车以及接他们的人的那一刻,有个学生控制不住胃里的翻涌直接吐了。

类似的险情在一切处于未知状态的普查路上时常出现,带队老师和学生们能做的只有尽一切可能规避风险,以及增强随机应变的能力,尽最大可能地保障自身的生命安全。

普查路上最为常见的画面就是,汗流浃背的一行人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手拿平板,背挎大包。此时若有幸能搭上热心老乡的拖拉机或者摩托车前进一程,就算是普查路上的一大乐事了。

在崎岖的山路走着,很快就会筋疲力尽了,所以到了中午饭点,大家会稍作休整,吃点背包里提前准备好的食物。一群人席地而坐,打开背包,两个馒头、一包咸菜、一瓶矿泉水加上饭后水果,就是支撑他们接下来路程的食粮。

“从没吃过这样的苦”

“赶快远离高大的树木,撤到稍微空旷点的地方!”这是林学院院长孙耀清和他带领的学生们在路上突遭暴雨时的第一反应。2017年7月16日,这看似和往常一样闷热难耐的下午,却下了一场让他们始料不及的暴雨。

这天他们像往常一样,登山路、进山林,常规地记录品种,拍照,采集标本……这时,几点雨水不经意地滴在脸上,他们本以为会像往常遇到的雨那样来得快去得也快,然而瓢泼的雨水却伴随着雷声突然倾泻而出,打了他们一个猝不及防。

“现在想来,之前学校对我们进行的安全教育培训真的救了我们。”2016级园林一班的潘奕良是同行的学生之一。来不及慌乱的他们,瞬间想到的就是保护仪器,用尽了所有能用的东西,包、塑料袋,甚至是衣服,一层一层地包裹着仪器。暴雨打得眼睛都已经花了,完全看不到路,只能跟着泥沙下流的方向走。对讲机也因为雷的轰鸣,被隔断了信号,这时的他们和其他队伍断了联系。当时的他和其他大一新生一样,平常的课程实训也都只是在校园里进行,野外实践还是头一次。这次的普查对于他们来说,完全像是在进行一场大冒险,考验着他们的脑力和体力。

到了下午六七点,通常吃完饭他们便开始了对于一天中收集到的繁杂数据信息进行内业整理,并对任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

到了晚上十点,老师忙完一天的工作后,还要检查学生的内业完成情况,并给他们纠正、指导,往往要忙到十一二点才能回去入睡。

越过艰险,终获回报

信阳市作为河南省的林业大市,却从未对全市分布的木本植物种类、数量、分布和利用情况做过系统的调查,造成林木种质资源家底不清的情况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信阳市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根据《河南省林业厅关于开展全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的通知》(豫林种〔2016〕171号)、《河南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方案》(豫林种发〔2016〕20号)等文件的精神,我省在2016年年底启动了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

信阳市的任务重、时间紧,而信阳农林学院又是作为信阳市唯一一所农林类高校,普查大任自当毫无疑问地交之于手。

愈是艰险,愈要前行。回顾这一路,信阳农林学院参与此次林业普查的师生收获颇丰。老师们本着充分利用普查成果的原则,不仅利用普查过程中用于记录识别的植物照片制作上课时的课件,还依据现有资料和数据,确认了五月鲜桃为信阳本地优良的种质资源之一。由林学院老师孙耀清、阎腾飞、黄玉杰、赵师成、李文杨、杨乐撰写的《不同土壤水分对信阳五月鲜桃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影响》《地表覆盖对信阳五月鲜桃叶片、新梢及果实的影响》《信阳五月鲜桃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等多篇研究论文,被核心期刊录用。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