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志扬
五月的震雷山,峰峦竞秀,茶叶满坡,千翠流金。
自古好山出好茶。震雷山位于信阳城区东南,浉河、杜河依山而过。山不算高,海拔仅有300多米,地不算大,方圆不过60平方公里。可这里气候温润,土质肥沃,物产丰富,人文荟萃,不仅催生了信阳第一个茶叶生产组织——元贞茶社,也是名闻遐迩的信阳毛尖茶的发祥地之一。
信阳历来有开风气之先的传统,震雷山更是具有汲日月精华、领豫南风物的土壤和条件,当地积极响应乡贤蔡祖贤实业救国、开山种茶的倡议。1903年,清末秀才甘以敬会同王子模、彭清阁、刘墨香等人在震雷山麓恢复种茶,并成立元贞茶社,这是信阳历史上第一个茶叶生产组织。元贞茶社初期发展茶山30余亩,茶树3万余株,还专门派吴少渠到六安、咸宁、通山一带买茶籽,学习制茶技术,炒制出的茶汤色碧绿,香气清高,数年后产茶500来斤。民国期间,震雷山种茶面积不断扩大。1912年,余子芸等26人筹资创建广益茶社。社址坐落在震雷山风景区内的圣贤寺旁,前有清泉自石缝溢出,水质甘甜,大旱不竭,周围环境非常适宜种茶。得益于一批批老茶人筚路蓝缕的艰辛努力和精心培育,震雷山茶逐渐形成了汤清色绿、滋味浓醇、香气高长、回甘生津的特质。
坐在信阳茶叶试验站简陋的接待室里,泡上一杯他们自产的春茶,听王站长绘声绘色地讲述震雷山茶的历史。茶叶在杯中浮沉,眼前浮现出震雷山人躬耕山林、匠心种茶的峥嵘岁月。
1954年,主管茶叶生产的省、地农业部门在此投资建立信阳雷山茶叶试验站。在茶叶专家及当地茶农等一代代茶人和当年下放知青的奋力开拓下,茶叶试验站茶园面积发展到580余亩,年产茶叶3万余斤,独创了“震雷春”茶叶品牌。白墙红瓦的生产车间建于20世纪70年代,稍显陈旧的两层办公楼房掩映在一片浓荫里。时值暮春,茶山上没有了往日的喧闹忙碌,却也平添了几分宁静悠闲。偶有游人登临茶山,或漫步,或驻足,或放声高歌,或捻芽拍照,好不轻松惬意。
元贞茶社遗址就坐落在站场后山情人谷的山坳里。循着王站长指引的路线,我们攀缘而上,沿途山花烂漫,不时有清泉自树间流过。进入谷口,只见左侧有一处凌空伸出的陡崖,远望像一个巨张的虎口,近观又像一只扑棱着翅膀的雄鹰,俯瞰像极了一尊蹲守的蛤蟆,这就是传说中的“金蟾望月”。再往前走,穿过一片茂密的竹林,一大片青葱碧绿的茶园跃入眼帘,右侧山腰松林下边的洼地便是元贞茶社的遗址所在了。
历经百年沧桑,这里仅剩下一堆砖石和几株老茶树在风中摇曳,从斑驳的树影里依稀可以看到当年的繁华与喧闹。近年来,震雷山景区管理机构加强了对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的保护、利用和挖掘,在建设一湖五亭、湿地公园、平山塔等景点的基础上,已经把茶旅融合列为景区发展方向,计划会同茶叶试验站对元贞茶社遗址进行恢复改造,并连同广益茶社遗址、知青茶园、百年古茶树、黑马石古茶园等资源,打造震雷山茶文化一日游精品线路,使之成为平桥乃至信阳全域游的重要名片。
站在元贞茶社遗址的老松树下,遥望正前方,一座莽莽苍苍的山峰矗立在眼前,山顶林木葳蕤,山腰茶园俨然,一团白色的云雾自峰顶氤氲开来。生于斯,长于斯,自然爱于斯,人们有理由相信,有和风惠雨的照应,有人杰地灵的传承,震雷山这片热土,一定会开出香高味长的茶文化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