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回老家过年


作者手绘老宅草图

李一冉

2019年春节前夕,我们兄弟三家带着78岁的老母亲,又重新回到了老家过年。贴春联、放烟花、吃年夜饭,左邻右舍、亲朋好友欢聚在一起,年味十足,其乐融融。

家宅位于白露河南岸的洪坎子,固始县胡族铺镇刘井村西北边的丘岗之上。我们那里习惯于把岗与平原交界的陡坡称为“坎子”。此岗往南是丘陵起伏直至大别山北麓,往北是平洼地连接黄淮平原为一马平川。白露河这条发源于新县小界岭的溪流,经光山的白雀园、潢川、固淮交界处九曲十八弯汇流于淮河,形成了沟塘纵横相连的地貌特征,便有了童年捕鱼摸虾的快乐!时至今日,那种天籁般的生活常萦心怀。

20世纪70年代中期,那时我刚记事儿,因修水利工程,村庄要从坎子下方搬到上方。村民都不愿意搬迁,我父亲是村干部带头先搬迁。老房拆了,新房屋顶还没有铺满“淮草”就搬了进去住,适逢夜下暴雨,屋顶四处漏雨,锅碗瓢盆都派上了用场,姊妹几人和母亲依偎在一个床上等待天明。新宅地处丘岗的阳坡,在主屋的东山墙外加盖了一个“耳屋”,前侧靠东又盖了一间厨房。宅屋两侧微有环抱之势,门前有两口水塘和一片竹园,可谓宜居之地。过了几年,我们渐渐长大,在前侧靠西又盖了一间房子,我和哥哥搬进去住,一张桌子一张床,既作卧室又作书房,生活状况有了初步改善。这期间经历了很多事,毛主席逝世、恢复高考、联产责任制分田到户等,国家、社会和人民生活都在发生着变化。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我家的主屋拆了,建起了村里唯一的一座砖瓦房,东西两侧各建了2间厢房,前排又建了一间门楼,初步形成了朴素的四合院模样。其间,姐姐出嫁,哥哥和我先后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在外工作。后来,哥哥又辞职经商,弟弟、妹妹也相继去了郑州打工、做生意,父母也成了“空巢老人”。父母又把东西厢房拆掉,在前排门楼的地方又建了3间砖瓦结构的房子,形成了前后两排,有院墙相连保持了四方院子结构直至前年。随着父母渐老,生活上有了困难,于是搬进了城市,以便我们更好地照料二老。而今,父亲已经离世,留下了无尽的思念……母亲虽有病缠身,但也快乐坚强。

为了记住乡愁,记住我们的根,记住回老家过年,去年哥哥修建了从村部到庄上的水泥路,并安装了路灯,又把经年失修的老宅拆掉,重新设计,建成了现在这个徽式色调的四合院。

老宅的变迁,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村变化的缩影。感谢生活!感谢时代!感谢过往的人们……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