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勇
隆冬时节,在罗山县高店乡东街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排排白墙黛瓦的新居格外引人注目。新居里宽敞明亮,布局合理。“没有国家的好政策,我一辈子也住不上这么好的房子。”昨日,面对记者采访,村民陈安宏感激地说。
2003年,34岁的陈安宏在建筑工地打工时,被倒塌的砖墙砸伤,造成高位截瘫,一个棒劳力瞬间丧失劳动和生活能力。而看病治疗、常年服药又让他的家庭陷入极度贫困中。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高店乡党委、乡政府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在集镇建起了东街社区易地搬迁安置点,按照每人25平方米的分配面积,集中安排贫困户搬进新居。“我家原来在淮河边上,交通不便,环境也差。今年5月份搬进安置房后,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有自来水,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出门就是水泥路,这是原来想都不敢想的事。”陈安宏说。
今年40岁的村民齐远兵和陈安宏有着同样的遭遇。2009年,齐远兵因交通事故造成肢体残疾,失去劳动能力。他家4口人,分得100平方米的新居。“除了家庭用品外,其他的都是政府免费提供的,还在院子里专门为我们残疾人安装了康复设施。”齐远兵说。
住上了好房子,生活也得有着落。为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有产业、能致富,该乡积极实施产业扶贫,引进罗山县益洋电子厂创设扶贫车间。45岁的留守妇女汪连梅虽然下肢残疾,但手头麻利,安装起电子配件来丝毫不比健康人慢。“现在按件计酬,多劳多得。我家就在车间后面,吃住在家里,打工在车间。赶上了这好时代,残疾人也能自食其力。”汪连梅高兴地说。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高店乡共建设4个安置点,集中安置12个村的搬迁群众215户760人。为保证搬迁群众搬迁后的生产生活,帮助其迅速脱贫致富,该乡采取“易地搬迁+后续服务+产业群”的模式,先后开展了产业扶贫“5个1”行动、公共服务“5个有”行动、美好生活“5个新”活动和安置点建设提升工程,不仅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带来持续增收,还为贫困户教育、医疗、文化生活、安全出行等提供各种便利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