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我和鱼菜共生一起“嫁”到信阳已经三年了。三年来,我把根深深地扎在这里,信阳早已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早在内蒙古农大攻读植物学硕士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对鱼菜共生模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不务正业”地四处学习鱼菜共生技术。
那么什么是鱼菜共生呢?简单而言,鱼与蔬菜共生共养,形成内循环,鱼池中的鱼粪被水泵抽到菜畦中,被蔬菜吸收净化后通过虹吸的原理回流到鱼池中,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成和谐的生态平衡,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效应。在节水节肥近90%的同时,这种复合耕作体系的蔬菜产量却是传统农业的5倍,水产养殖产量则可以达到10倍!
按照父母的期许,大学毕业后我是要回到老家山西大同发展的。然而那里除了曾经以煤闻名以外,冬日里零下二十几度的低温与缺水也让人印象深刻。这样的自然环境,如何能够成为孕育鱼菜共生的温床呢?
和很多走出象牙塔的同龄人一样,我面临着何去何从的两难选择。
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我现在的创业合伙人——陆松。这个黑黑壮壮的信阳小伙,也同样对鱼菜共生有着强烈的兴趣。攀谈中,我了解到信阳地处丘陵地带,边角零碎地多被闲置,蔬菜种植只能依靠小规模人工种植,难以维持本地蔬菜的自给自足。优越的气温条件、水环境以及极大的市场空间,让我心中瞬间升腾起了到信阳创业的激情。然而,这个想法刚一冒头,就被坚决反对的父母浇了一盆冷水:“你见过几个硕士毕业去种地的?你知道干农业有多大风险吗?更何况你一个外地人不赔个底掉才怪……”我只能耐心地和他们沟通,描画鱼菜共生项目美好的前景,最后说服了他们。
青青稻黍,楚韵信阳。2015年,我告别熟悉的大同来到陌生的信阳,和陆松成立了青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直到真正开展具体工作时,我才知道父母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我们在浉河区东双河镇白庙村一所废弃的小学校周边平整土地,开始建棚挖池。由于不懂建设大棚的建筑知识,最初设计的鱼池并不合理,雨水多时就发生过坍塌事故,而且养殖时也陆续出现死鱼或者蔬菜营养不良的情况,我们这才注意到鱼菜比例一直以来都被我们疏忽了。鱼过多时蔬菜无法将鱼粪中的营养全部吸收,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中的有害物质越积越多,鱼就容易生病乃至死亡,而鱼过少时鱼粪的营养又跟不上蔬菜的生长需求,蔬菜的品质就无法得到保障。
怎么办?我虽然深深地爱上了信阳的美食以及茶文化,但是“嫁”过来的鱼菜共生却水土不服。一切似乎又都回到了起点。
再难也要坚持!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住在地头、吃在地头,一边查找相关资料并向专业的老师们咨询求教,一边不断地摸索实践,还要隔三岔五地去“化缘”寻找资金。这个过程是枯燥且寂寞的,也是非常难熬的。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的摸索,我们试验出一套适合在信阳生产的鱼菜共生模式,能够最大保证鱼和蔬菜的产量与品质。
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把蔬菜和鱼销售出去,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又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难题。
好的产品的确自己会说话。我们首先通过免费试吃活动吸引顾客到基地参观并赠送绿色蔬菜,用最直观的方式让大家了解产品——为什么不打农药不上化肥、为什么价格要比普通蔬菜高……随后我们又通过会员制送货上门的方式来提高客户体验、增强客户黏性,并且与本地几家高端饭店签订供销协议。“三板斧”下来,鱼菜共生从生产到销售的难题逐一被攻克,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历时两年,我们也终于品尝到了创业的美妙滋味。
土地是农民的亲人,而农民是我的亲人,我一定要将鱼菜共生大棚做好,并且带领本地村民一起致富。这是我的原则,也是我的执念。从之前的从不干农活,到整天蹲在大棚里、跟蔬菜打交道,如今我自己已经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从创业之初,我们就吸收了周边村子的闲散劳动力和贫困户到大棚里,一边打工,一边学习。随着时间的迁移,他们从鱼菜共生的质疑者变成了第一批“粉丝”。来取经的村民也越来越多,不少迟疑观望的村民开始跃跃欲试,复制鱼菜共生大棚,走上一条稳定可靠的脱贫致富路。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如今,鱼菜共生不仅获得了河南省“豫创天下”创业大赛优秀奖、信阳市绿色食材质量金奖等多项荣誉,引起了河南广播电视台、信阳日报、信阳市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以及各级领导、商界伙伴的频频关注,而且也赢得了很多客户和餐饮单位的认可,今年以来每月的销售额都在数十万元以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构建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这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极具指导意义。信阳有交通优势、市场优势、政策优势以及生态优势,我们要利用好这些优势,持续在优质农副产品上发力,让农业更绿、让农村更美、让农民更富。
目前,集采摘、观光、餐饮于一体的体验园区正在着手建设。我们的梦想是向农民及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鱼菜共生技术,进而在信阳周边建立多个“小而精、多而美”的蔬菜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规模,建立健全种植、管理、销售及售后制度,形成标准化、规模化的生态蔬菜生产基地,最终形成信阳本土的特色品牌。
已是寒冬,鱼菜共生大棚中,地下的池塘里水流潺潺,清的鲫鱼、红的鲤鱼欢快地游来游去;地上的菜畦里,西洋菜、水芹菜竞相生长,西红柿、黄瓜勾人食欲,甘甜清香的瓜果味道不时引得三五成群的采摘市民会心一笑,仿佛回到了童年一样。每天看着这样的情景,就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我和我的鱼菜共生“嫁”到信阳,收获了风雨同舟的创业伙伴,收获了创业的艰辛与喜悦,收获了与很多客户的友情,也收获了爱情。明年年初,我的孩子就将降生在信阳,我想他不仅会见证信阳成为我创业的“始发站”,也将会见证我和我的鱼菜共生在信阳走向更大的辉煌。(武森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