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综 合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梁克军:最难舍的是那一抹乡愁


本报记者 张勇

小雪时节,万物肃穆。但在浉河区十三里桥乡晏庙村的原野上,却是一派繁忙,200多亩“雪里丰”晚粳稻正在颗粒归仓。

“这种水稻生长周期长,品质好,但产量低,每亩出产稻粒500斤左右。如果按照普通水稻的价格销售,肯定赔钱。”晏庙村秀园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梁克军手捧着黄灿灿的稻谷告诉记者。

食安天下安,吃出健康是当今人们普遍的追求。让更多的人吃上放心、健康的粮食,是梁克军最难舍的乡愁。

1999年,22岁的梁克军从郑州大学毕业后,走上了创业之路。他先是做餐饮管理,而后转行做销售。“做了10年的销售,终于在2012年开始想着自己创业。”梁克军告诉记者,身在外地的他有着一种恋家的情怀,于是开了一家信阳菜馆。

当时的郑州,信阳菜馆并不多,由于管理模式好、菜品质量好,梁克军的生意一直不错,菜馆也为他带来创业生涯中的第一桶金。然而,当他每年回到老家晏庙村曾冲组时,总听到村里人耕作在传统农业中,仍然收入微薄。于是,梁克军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回家乡,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2016年,梁克军回到信阳。一段时间里,他潜心研究种植方面的技术,去周边那些开办成功的合作社或农场取经,有时候遇到技术难题,他还会想方设法联系到一些农业专家求教。与此同时,他开始着手谋划流转土地的事儿,村民们得知他要返乡创业,都积极响应。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3月,在乡政府、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帮助以及村民们的支持下,信阳市浉河区秀园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合作社流转的500余亩土地中,有200余亩种上了“雪里丰”晚粳稻。“这种水稻是传统农耕延续的老品种。在种植过程中,我们坚持不用化肥、不施农药,让其自然生长。”梁克军笑着向记者介绍,“预计可产出5万多斤大米,因为第一年种植,所以价格方面近期正准备到一家上市公司做检测评估,估计很快就有结果。不过目前已经有北京、郑州等大城市的餐饮企业来我这里预订大米了。”

据梁克军介绍,合作社最忙碌的阶段是5月、6月、11月。这3个月,从育苗、摆秧盘到耕田、插秧,再从除草、灌溉到收割,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人工。“来这里干活的村民不固定的有58人,其中有12人是贫困户。一天工资100元,基本上都是日结算,有的村民一年可以在我这里拿到上万元。截至目前,合作社已经支出工资20余万元。

为了舌尖上的安全,梁克军在脑海中反复酝酿。他计划收完稻谷后,在稻田里再种下紫云英,还准备建20亩的有机蔬菜基地,为信阳养生菜推广提供更鲜香的食材,让更多的信阳人记住家乡的味道。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