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博
种田有把式,做工讲手艺。
你看过四柱线麻花吗?你听说过花生米可做8样菜品、一根油条挂面需要16道工序吗?
昨日,记者在光山县南向店乡环山村不仅一饱眼福,而且听到一串串好故事。
当天,河南省文艺志愿者协会走进光山县,欢庆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光山县文艺志愿者“爱光山、加油干、奔小康·我们一起过中秋”活动在此举行。沿街一字排开的农产品让人目不暇给:红薯温情、青虾欢快、面点出彩……
好故事就来自这些农产品——
今年49岁的李绪明的展位上有薄脆、麻饼、月饼、麻花——那麻花不是两根线、而是一种四柱线的呢。他说这种手艺活已经相传5代人,现在用机器和面省力多了,年销量30多万斤,产品销往上海、武汉、安徽等地;他撸撸袖子说,家传的手艺中能将花生米做出8种菜品。
手艺是实践的结晶,更是智慧的体现。没想到普通的油条挂面还能受到新加坡、韩国的客户青睐。来自黄畈村的缪学锋展出的油条挂面,看似简单,细听有戏:从和面到包装有16道工序,仅盘条就得3道,其中第一道是面条,接下来两道工序才能掺油;做工时要选择有太阳的天儿,阴雨天不能做。这样做出的挂面细而软,煮着吃不用放油。他说这手艺已经传了3代人。
任何手艺都有时代的印记。程星罡是远近闻名的“电商小伙”,他展出的咸豇豆、臭豆腐卷等都是当地腌制的产品。他说自己大学毕业后在郑州开网店卖衣服,2015年回乡干起了电商,专营当地土特产,仅臭豆腐卷每天能销几十袋,农家臭豆腐卷竟然在网上“香”起来。
该乡党委书记汪年旺告诉记者,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有着特殊的意义,农民在自己的节日上展示产品、传承手艺,乐翻了天。
正是如此。在一个小村,展位就有30多个、1000多人参与。农民展露的笑脸上不仅是丰收的喜悦,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