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泻药可通过减少肠道蠕动或保护肠道免受刺激而达到止泻目的,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1.阿片及其衍生物制剂(如盐酸洛哌丁胺、地芬诺酯、复方樟脑酊等):主要通过提高胃肠张力、抑制肠道运动、制止推进性收缩而起到止泻作用。
2.吸附剂(如药用碳):通过药物表面吸附作用,吸附肠道中水、气、细菌、病毒、毒物,阻止它们被肠黏膜吸收或损害肠黏膜而止泻。
3.收敛剂(如鞣酸蛋白):通过凝固蛋白形成保护层而使肠道免受有害因子的刺激,减少分泌。
4.保护药(如碱式碳酸铋):具有形成肠道保护膜的作用,使之不受刺激缓解腹泻。
5.其他:通过治疗肠消化不良、调整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和组成、抑菌或杀菌等机制而止泻,如乳酶生、双歧杆菌、盐酸小檗碱等。
止泻药的作用是什么?
由于腹泻是由多种不同病因所致的,应用止泻药治疗属于非特异性的“治标”治疗,不能产生“治本”作用。止泻药物是通过减少排便的次数、排便量,以及与排便相关的症状(如腹痛),来达到防止机体过度脱水、水盐代谢失调、电解质紊乱、消化及营养障碍等目的。所以在应用止泻药治疗的同时,实施对因治疗不可忽视,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