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亮
“浏阳河,弯过了九道湾,五十里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湘潭县,出了个毛主席领导人民把身翻……”这是儿时耳熟能详的歌声,而那时极为流行的一句话:“韶山,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更是把韶山、湘潭这两个充满神秘和魅力的地名,深深地根植于我年少多梦的童年记忆之中:什么时候,我也能踏上那孕育了当代中国最伟大人物的三湘大地,亲眼看见曾在画报和纪录片中看过无数次的那片神圣的土地?这个梦,一做就是近半个世纪。
2018年5月下旬,按照年初所报培训计划,经过市委同意,我受命带领全市党委系统近80名信息工作者,到韶山红色干部学院培训。40多年的梦,40多个岁月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在现场教学中,我们参观了毛泽东故居,拜谒了毛泽东铜像,还走进滴水洞、登上虎歇坪……“韶山风物耐人思”“近水远山皆含情”。可以说每到一处,人们都被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一人一物激动着、感染着,也思考着、感悟着……而此行久久不能忘怀的、给我最多启迪和思考的,还是瞻仰毛泽东遗物馆。
2008年建成的毛泽东遗物馆,坐落在毛泽东故居西南方向1000米处,共藏有遗物6536件,均由中共中央办公厅从北京移交过来。遗物馆所展遗物共分五个展列部分,每部分都是主席政治、生活、工作、学习的折射和缩影,生动、翔实地见证了一位人民领袖的人生追求、道德风范、文化素养、超凡特征和博大深切的为民情怀,展现了一代伟人勤政为民鞠躬尽瘁、反奢倡俭清廉如水、博学多思孜孜不倦、亲情如歌友谊似海、雅情逸趣坦荡胸襟。这数千件遗物中,有毛主席穿了近30年、打了73个补丁的睡衣;有用碎布料拼接的毛衣毛裤;有毛主席一家1968年1月份的生活支出账(毛主席当时月工资404.8元,其中月交房租84.6元;水、电、取暖费32元;液化气费9.6元;党费20元;人民大会堂开会每杯茶水费0.05元……);有毛主席1965年5月22日-29日重回井冈山时所交的伙食费发票两张(现金17.5元、粮票23斤)。
这些遗物,每一件都是一个故事、一种风范、一篇道理、一句诲人的箴言,都是一次对观者的心灵洗礼和净化,让观者低眉心折,肃然起敬!而最让笔者驻足难忘、心灵震撼的则是第五展列部分中的4件遗物:一是一件领口发黄、白棉布底、赭色细方格的长袖衬衣;二是一顶蓝色棉帽;三是一双袜底前后跟各有一个黑布补丁,磨损严重、早已褪色的灰色长筒纱袜;四是一条旧毛巾。
读附在遗物下面的注释和查阅有关资料始知,这是1990年,中央警卫局在一次清理毛泽东遗物时,工作人员在仓库的一个柜子箱底发现的。当时,这几件衣服叠得非常整齐,后经有关专家和主席身边工作人员认证,这是主席长子毛岸英烈士的遗物。
毛岸英,这是一个英雄的名字。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100位感动中国的人物之一。他8岁时与母亲杨开慧一起被国民党关进长沙协操坪监狱坐牢,遭到残酷折磨;9岁时因母亲被国民党杀害、父亲转战井冈山,自己带着两个弟弟流落上海街头,捡破烂、卖报纸,颠沛流离、乞讨为生,5年多时间尝尽了人间苦难艰辛。后被上海地下党组织辗转送到苏联,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因战斗中表现出色,屡立战功,受到斯大林接见并亲自赠送手枪一支。1946年回国,被父亲派往陕北农村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1950年10月15日,同志愿军总部一起告别父亲和新婚妻子刘思齐,投身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战争,11月25日,在美军轰炸中不幸牺牲,距其入朝参战仅仅50天。
围绕毛岸英的牺牲,发生在毛主席身上的几个细节,感人至深,每每思来,禁不住心潮起伏,浮想联翩。
1951年1月2日,当周恩来把志愿军司令部发送来的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当时,收悉电报后,为了不让正在感冒中的毛主席太受刺激,周恩来和江青商量,故意把电报压了一段时间)送毛主席住处,把毛岸英牺牲的消息第一次报告给毛主席时,毛主席听后,怔怔地在沙发上坐了半晌,他微微抖动的右手几次伸向茶几上拿烟都没拿到,还是卫士帮忙抽出一支并替他点了火。他一支支地抽着烟,泪水在眼里打着转,但始终未流下来。许久,他才低声说道:“唉,战争嘛,总要有伤亡,没得关系,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岸英是个苦孩子,从小没了娘,后来参加战争,没过上几天好日子。”
1951年2月21日,毛主席对回国向他汇报毛岸英牺牲经过的彭德怀说:“搞革命嘛,总是要死人的,岸英是个普通战士,献出了年轻生命,他尽了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不能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就不该为中朝两国人民共同事业而牺牲,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呀!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生的?”
毛主席在有一次同湖南第一师范时的同学周世钊谈及毛岸英时,曾说:我有儿子不派他上战场,而让老百姓的儿子去打仗,这还算什么国家领导和共产党的领袖呢?
之后的岁月中,毛主席也曾不止一次地谈及儿子牺牲这个话题:革命战争,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为了反抗侵略者,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儿女,前赴后继,牺牲了成千上万的优秀战士,岸英只是其中之一……
毛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是人民领袖,世纪伟人,声震人寰,誉满全球!但他同样也是一位人间父亲,同样有常人的舐犊之情。只不过这种舐犊之情是以国家兴亡、民族浮沉的博大气度、云水襟怀为前提、为底色的。他对爱子为国捐躯的态度,从他无论是在公开场合还是亲朋之间的谈话,都可见一斑。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伟人也是人,领袖情更浓。在祖国需要时,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他毅然决然地派儿子赴朝鲜、上前线!作为一个从战争中走来,经历了几十年硝烟战火洗礼的百万军队统帅,毛主席难道不知道上前线即意味着牺牲吗?明知如此,还要把儿子送上战场,这就是毛泽东,这就是一些中共的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宵小之徒们攻击污蔑、企图抹黑的毛泽东!这就是他离开这个世界40多年,仍然被十几亿中国人民深深怀念的毛泽东!
在遗物馆,笔者还看到了这样的史料:毛岸英牺牲后,担心儿媳刘思齐得悉后承受不了这巨大的打击,毛泽东嘱咐身边人拖一段时间再告诉她。1953年夏天,刘思齐因多次给毛岸英写信未得到回音,心中已预感不妙。那天,她实在忍不住焦急的情绪,冲进了主席办公室,急切地问道:“爸爸,岸英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没来信?”毛泽东一下子呆住了,拿烟的手明显颤抖起来,良久,他才低沉缓慢地说:“岸英已经牺牲了。”
刘思齐如五雷轰顶,天旋地转,悲切失声地痛哭起来,这时卫士长李银桥过来劝阻她说:“思齐,别哭了,你爸爸的手已经冰凉了!”
1959年夏天,刘思齐第一次去朝鲜为毛岸英扫墓,毛主席安排用自己的稿费作资费,不让用国家一分钱。临行时,毛主席对刘思齐说:“告诉岸英,你也是代我去给他扫墓的,我们去晚了。我无法自己去看他,让他原谅。告诉他,爸爸想他、爱他……”
行文至此,我不禁又回忆起《毛泽东传》和有些党史资料记载的如下情节,这情节也最能说明毛主席对儿子牺牲的思念和一位伟人的亲情世界,内心苦衷,那就是他多次借南北朝诗人庾信的《枯树赋》来寄托哀思,倾诉衷肠。“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毛主席曾在公开场合两读这篇《枯树赋》。一是1951年毛岸英牺牲后;二是1976年他去世的半年前,让秘书给他连读数遍《枯树赋》。当时毛主席一边听、一边泪垂双颊……当然,这仅仅是有人证、有记录的两次,而私下里毛主席究竟读了多少遍这几行令人断肠碎肝的词句,我们已不得而知。但是,经后人清理查证,毛主席藏书中有4种版本的《枯树赋》,其中一本大字体线装本的就放在床头,从书页的破损程度看明显翻过无数次。可以想象,这位把毕生精力、把几乎所有亲人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和独立事业的共和国缔造者,在晚年,每看一遍《枯树赋》时,心中该会涌起多少思念儿子、思念亲人的巨大波澜?
对幼时颠沛流离、备尝艰辛、父子离多聚少却又英年早逝的儿子毛岸英,毛泽东内心情感是何等的复杂和揪心!这种揪心和复杂既有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深深愧疚,更有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一残酷现实的痛苦煎熬!自儿子牺牲后,到他自己1976年逝世这26年、近万个日日夜夜,一个老年丧子的为人父者,对儿子的怀念一刻也未曾消减,如此精心地把儿子仅有的几件遗物悄悄保存起来,藏在不为人知的柜角箱底时时怀念、追思,这就是最令人伤感的诠释!我们可以想象,又不敢、不忍想象这样一个令人潸然泪下的画面:有多少个夜深人静之际,每当处理完军国大事,工作人员离开,自己一人独处之时,老人家用颤抖的双手,慢慢打开柜子,从箱底取出发黄的衬衣、打着补丁的织袜,还有那件蓝色棉帽,一条毛巾,仔细端详着,然后贴在脸上,无语凝噎,泪湿衣衫……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最普通、最朴素也是最伟大、最动人的爱!更是一个大政治家特殊而唯一地表达父爱的方式。
毛主席对毛岸英的这种痛彻肝胆的深爱,还表现在他对次子毛岸青的态度上。毛岸英牺牲后,毛泽东几乎再未见过毛岸青,尽管同在京城,近在咫尺。毛岸青因当年跟随哥哥在上海流浪,9岁时被所寄养的女主人打伤了大脑,身体一直不好。一次毛岸青生病,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问他为何不去看看(毛岸青住在西山),毛主席说:“想看,但看到他就想起了岸英,想起了他妈妈(开慧),想起了牺牲的一家人,想起那个时代……”
然而,伟人到底是伟人!毛泽东毕竟是毛泽东!面对个人人生、家庭最大的不幸,老人家作为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袖,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的打击封锁、扼杀,面对自1840年以来经历了110年战乱后的华夏大地的百废待兴,他以杰出政治家的雄才大略和高瞻远瞩,带领亿万中国人民直挺腰杆、高昂头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硬是在内外交困的一片废墟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军事的基本框架体系,把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志气写在了二十世纪人类历史的扉页里。在长达27年的奋进岁月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大胆的开创和艰难的探索,为后来40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和物质基础,使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扬眉吐气地屹立在世界东方!
“山川资俊杰,时势造英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徜徉在韶山冲这片青山秀水造化的田埂屋场之间,眺望远处云蒸霞蔚、仙乐悠扬的韶峰雄姿,联想到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山冲,成就了“当今世界殊”的伟大事业。作为曾沐浴了他的阳光雨露的一名后之来者,一个炎黄子孙,置身其中的自豪感、尊严感油然而生,直入青云。此时此刻,不禁想起了著名作家郁达夫在国家主权受侮、民族四分五裂的战乱年代,那段有感而发的心语:“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是的,毛泽东无疑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习近平语),是5000年华夏文化孕育出来的真正人民领袖,他一生都在践行自己的为人立世宗旨:为人民服务。“韶山升起红太阳”“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虽然是那个特殊年代的特殊语汇,但反映出了中国老百姓对自己领袖的朴素情感。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在韶山期间,诗人臧克家的这首《有的人》让我感受极深。从故居到广场,从图书馆到纪念馆,人流如潮,摩肩接踵,不同肤色、不同声音、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游客们,汇成了人的海洋、花的世界,到处是望不到尽头、长龙般的队伍,排队、等候……日均5万人、年逾2000万人自费来此的普通百姓,四面八方,千里迢迢,为了一个目的,拜谒这片圣洁的土地,追寻伟人的足迹和心路历程,因为,人民心里永远记住了:一个伟大的地方——韶山;一个伟大的名字——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