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征
今天,本报专题推介《共驻共建见真情 为民服务暖人心》这篇通讯,介绍了浉河区湖东街道党工委的党建特色项目——“爱心工程”。这是湖东街道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体现,积极响应党中央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的城市实践。应该说,其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的精神,结合信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大局,率先关注辖区弱势群体这一命题,推进共驻共建共治共享、实现“弱有所扶”目标,可谓是创新之举! 城市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必须与“三农”工作同步,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城市发展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市委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依法治市,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城市治理是“具体而微”的国家治理。管理和服务,是城市工作的两翼。只有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坚持协调协同,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才能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和共建共享,进而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集聚形成促进当今城市发展的正能量。 增进福祉,民生根本。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与全国一样,我市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发展波澜壮阔。目前,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日臻完善,但城市街道社区不乏“鳏寡孤独痴残”群体,也需要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给予关爱、倾力相助、送上温情,走出困境……当此之时,湖东街道率先在城市社区关注辖区弱势群体这一命题,推进共驻共建共治共享,力求实现“人的城镇化”的价值目标,让城市居民能有“获得感”,实现“弱有所扶”目标的创新实践,可谓恰逢其时! 目标的实现,难题的破解,优势的厚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贯彻,应首先体现在城市的宜居性、城乡的和谐度、居民的幸福感上。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城市工作,任务艰巨,前景光明。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湖东实践,可资借鉴!只要像湖东街道这样,秉承“让鲜艳的党旗高高飘扬在社区里弄、网格楼栋,最大限度地将辖区群众凝聚在基层党组织周围”的党建理念,就一定能够不断开创新时代城市发展的新局面。